美国能源部南卡罗来纳州萨凡纳河场址(SRS)员工借助新研制的运输工具运输乏核燃料,展现出专业能力,有效减少了永久处置乏核燃料所需时间。
SRS核燃料储存水下池的工程师和操作员近期重新设计了运输和储存特殊材料的容器。新容器采用更易溶解的铝合金,缩短了核燃料在核电站H峡谷化学分离设施中的处置时间。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通量同位素反应堆(HFIR)的乏燃料被送往SRS处理。HFIR是美国使用高浓缩铀研究的最高通量反应堆中子源。
按照“加速盆地清空”方案,SRS公司将溶解H峡谷核电站的燃料,经液体废物处理项目将其玻璃化后安全储存在现场,直至联邦处置库建成。美国能源部称,此方法能让SRS公司处理乏核燃料的时间提前20多年,节省超40亿美元成本。
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专门设计的运输工具将燃料放入桶中,经铁路运至H Canyon处理。HFIR燃料呈圆柱形核心,与其他乏燃料形状不同。萨凡纳河核解决方案公司乏燃料项目运营经理特里斯坦·唐尼介绍,为利用现有索具和起重机取出岩芯,会将其放在特殊托架上,托架顶部有提环,方便抬起装置,在水下运至运输桶,再转移到火车车厢,同时为操作员提供防护。
燃料抵达H Canyon后,操作员用远程起重机取出,送入溶解器。溶解时将燃料放入硝酸溶液产生液体,操作员用特制探针“感知”剩余固体,确保完全溶解。
此前,操作员发现燃料溶解不完全,经检查确定问题在运输容器而非燃料本身。唐尼称,工程团队研究载体制造工艺,将载体上溶解时间最长部分的铝合金换成更薄、更易溶解的合金。该团队与外部供应商合作,重新设计建造替换运输车,计划在下次运送HFIR燃料前更换。
SRNS环境运营副总裁尼克·米勒表示,员工善于合作寻找流程改进方案,确保工作安全高效完成。这一变革助力SRS更好实现处理目标,支持橡树岭HFIR研究反应堆持续开展重要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