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研究地下研究设施(URL)选址是否合适引发争议,不过预计在选址评估委员会活动等相关资料公开后,争议将得到平息。目前,韩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KORIA)和地下研究设施选址评估委员会已公布从选址招标到最终选定的全过程数据。
用于研究的地下研究设施是为在确保高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用地前,进行相关技术开发而建。它与“处置设施场址内的地下研究设施”在设置时间和用途上差异明显,是纯研究设施,不涉及高放射性废物。
据韩国放射性废弃物管理机构地下研究设施选址评估委员会发布的资料,该机构优先考虑举行选址竞赛和地方政府说明会、接收意向书和举办计划等。随后成立了地下研究设施选址评估委员会,成员构成多元:韩国地质学会、韩国工程地质学会、韩国岩石力学学会和韩国经济环境地质学会各派1人;核能及放射性废弃物领域有韩国核能学会1人、韩国放射性废弃物学会2人参与;建筑领域有韩国土木学会和韩国土木建筑技术学会各1人;环境领域有韩国环境工程师学会和韩国环境研究院参与;产业经济领域有韩国产业工程师学会参与。此外,还有行政领域3人、冲突管理和公民社会领域2人、法律领域2人、城市规划领域1人,共20名各领域专家。
选址评估委员会决定,即便江原道/太白市联合体单独申请,评估程序也照常进行,最终通过全体会议讨论决定是否适合建设设施。委员会收到方案后,开展了地表地质调查、文献调研等基础调查,以及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深部地质确认工作,确认了结晶岩分布状况及深部地质的均质性和连续性。
选址关键环节是“岩石适宜性”评估,在105分的总评分中占25分,为最高。其中岩石均质性和连续性类别获15分,远超算术平均值。争议焦点癌症类型适用性方面,选址委员会两次评估并通过实际钻探确认了适用性。
选址评估委员会进行了地面地球物理勘探,考虑到地下研究设施设置深度为500m,进行了约700m的钻探测量。结果显示,在482m(~518m)至700m区域确认结晶岩基岩分布,符合设置条件。场址适宜性评估委员会第二次评估报告也通过钻探调查确认,2号钻孔GL - 482米及以下、4号钻孔GL - 468米及以下、1号钻孔GL - 518米深度处存在单晶岩分布,岩石类型适宜性评估得分为13.5分(满分15分),加上第一次评估得分80.37分,总得分93.87分,委员会一致认定该场址“适宜”。
韩国放射性废物管理署(KORAIL)认为,预计安装地下研究设施的深度500米左右单晶岩石分布充分,即便更深深度分布各种岩石类型,开展研究和开发也无大问题。根据国外主要实例和国内技术标准,确保单一基岩层面满足处置设施安装深度是关键,地下研究设施研究应基于此深度进行。即便500米深度以上分布多种岩石类型,进行研究开发也没问题,相关技术标准也未对研究用地下研究设施岩石类型单独制定标准。该机构还解释,地下研究设施场地条件应从对了解深层地质环境和开展研究有无帮助的角度考虑,而非从安全处置高放射性废物角度。
韩国放射性废弃物管理机构表示,选址委员会确认预定设置深度结晶岩分布充分且实现研发目的无问题,最终审议决定建设该设施,还补充海外研究用地下研究设施在处置深度以上存在多种岩石类型用于研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