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ITER磁体变流器电源二期现金任务协议成功签署

2025-08-25 10:11     来源: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ITER 磁体变流器电源

2025年8月19日,《ITER磁体变流器电源二期现金任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在北京签署。这是中方在ITER实物贡献(采购包)之外承担的重大现金任务协议。此次签署活动由ITER组织副总干事罗德隆主持,以线上方式进行,协议由核聚变中心主任王艳与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签署。

巴拉巴斯基总干事对中方成功争取此ITER现金采购任务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中方为ITER项目稳步实施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王艳主任感谢ITER组织对中方能力的认可与信任,表示将组织协调国内单位按时保质完成相关任务,高质量履行协议承诺。

ITER项目磁体变流器电源系统为ITER纵场线圈、极向场线圈、中心螺线管线圈和校正场线圈等超导线圈提供可变功率的电力。根据ITER组织采购计划,该电源系统分成一期和二期两个阶段实施。一期任务由中国和韩国以采购包形式承担,二期任务将与一期任务进行串联连接和系统集成。按照任务协议,由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荣信汇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形成联合体,承担两套极向场变流器电源、四套垂直稳定场变流器电源及一、二期变流器电源间直流连接母线等设备的设计、样机研制、批量制造、集成测试和现场安装调试等任务。

ITER组织建造项目负责人塞尔吉奥·奥兰迪、核聚变中心副主任王敏、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坤及相关单位代表参加签署活动。

仪式签署现场



推荐阅读

国产首台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完成临床首例治疗

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和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研发的首台国产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设备,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完成了首例患者的全流程治疗。BNCT是我国首台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BNCT设备,其关键技术来源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体现了我国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为了推进BNCT项目进展,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等组建成立了专门从... 2025-08-27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准备和建设,JUNO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完成JUNO探测器灌注并开始运行取数,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JUNO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说。位于水池内(尚未灌水)的中心探测器(外部图)JUNO... 2025-08-26

中国团队突破同位素Ac-225制备技术!清华大学联合磐美迪继续破解全球供应困局

8月14日 我国核医学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清华大学与磐美迪(PanMediso)今日宣布,双方产学研项目成功攻克新型同位素Ac-225(锕-225)的制备核心技术。此举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紧缺的α核素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为全球癌症治疗提供中国方案。Ac-225凭借精准靶向治疗能力,被誉为新一代同位素之星。其释放的α粒子,其传能线密度(LET)比β核素高出近百倍,肿瘤杀灭效果显著优于β核素,且α核素可直 2025-08-26

一体化快堆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核反应堆堆芯余热导出能力,对反应堆基本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冷却剂的自然循环流动,实现堆芯余热的非能动导出,是快堆固有安全性能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快堆中有效实现并验证自然循环,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和难点。近日,由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试验结果通过了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等专家的审查。这是国内首个针... 2025-08-26

电子加速器装置:缩短作物育种周期

近日,由中国发明协会举办的2025年度发明创业奖评选结果揭晓,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凭借首台套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装置的研制与应用项目,从众多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摘得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此次获奖,是对我们深耕农业科研创新的莫大鼓舞。这一荣誉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彰显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在科研创新中的强劲实力,印证了我国在新兴育种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贡献... 2025-08-26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