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朗缪尔探针完成最终设计评审

2025-11-10 09:51     来源: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TER 朗缪尔探针 DLP 核聚变

近日,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自主研发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朗缪尔探针(DLP)系统,在法国ITER组织总部通过最终设计评审。这标志着中国在ITER计划关键诊断系统研制中取得重要进展,为后续系统制造和整体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ITER朗缪尔探针完成最终设计评审

朗缪尔探针是ITER偏滤器上的重要诊断部件,将在高热负荷条件下工作,用于测量偏滤器靶板附近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等关键参数,为ITER装置的运行和优化提供关键数据支持。中国承担的朗缪尔探针项目将安装于2号、10号、14号扇段偏滤器位置,全部由西物院独立完成。本次评审覆盖探针体、电源系统、仪控设备等核心关键技术设计与工艺。

自2015年西物院同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以下简称“核聚变中心”)签署朗缪尔探针初步设计合同以来,研究团队依据ITER设计和运行方案的调整情况,完成了4版产品设计、研发、材料制造和测试等一系列认证工作。在核聚变中心指导下,西物院联合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同攻关,于2024年成功完成探针5000次10MW/m²测试和300次20MW/m²热循环测试,突破当前聚变堆用朗缪尔探针热负荷承受纪录,标志着当前朗缪尔探针最核心的热负荷承受能力问题已被攻克,满足ITER设计要求。

评审会上,团队全面汇报了设计方案与技术成果,回应了ITER组织专家的质询。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团队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创新提出的具有独特结构的全钨探针结构和高集成四象限探针电源一体机设计获得肯定。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型直流流强测量系统研制中取得重要进展

束流流强是电子储存环的核心参数之一,由其计算得到的束流寿命更是衡量电子束流运行品质的关键指标。2025年10月9日至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束测团队为合肥先进光源(HALF)自主研制的高速高精度束流流强测量数据采集系统样机,在合肥光源(HLS-II)储存环上顺利完成束流测试。作为HALF的关键设备之一,该样机实现了设备全国产化,并通过优化信号采样频率及处理算法,在直流流强测量领域展现出优异性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5-11-12

法马通携手多方推进欧洲航天器RTG同位素源生产

法马通(Framatome)近日宣布,已与欧洲航天局正式签订合同,负责生产用于航天器上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的密封放射性同位素源。Perpetual Atomics和Amentum两家公司也将加入这一项目,共同助力欧洲航天事业的发展。根据合同内容,Framatome公司将承担密封放射性同位素源的生产任务,以满足欧洲航天器对稳定、持久能源的需求。此举将直接支持欧洲ENDURE(欧洲放射性同位素能量设备)计划的实施,该计划旨在欧盟内部建立生产RTG放射性同位素源... 2025-11-12

粒子物理新理论登《核物理B》:七维几何或可替代希格斯机制

由Richard Pincak领导的团队在《核物理B》期刊发表研究,提出基础物理中基本力与粒子性质可能源于隐藏的额外维度几何结构。论文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折叠成复杂七维形状(G₂流形)的不可见维度,且这些结构并非静态,而是通过G₂-Ricci流过程动态演化,其内部几何随时间变化。如同有机系统中的DNA扭曲,这些超维结构具有内在扭转特性,Pincak指出,当允许其随时间演化时,可形成稳定的孤子构型,为自发对称性破缺等现象提供几何解释。研究颠覆了传统粒子... 2025-11-12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理事会审查下一代对撞机的可行性研究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及其全球合作伙伴正积极推进下一代对撞机研究,以接替将于2041年停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根据2020年更新的《欧洲粒子物理战略》(ESPP)建议,CERN于近期完成了一项关于未来环形对撞机(FCC)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报告于2025年3月31日正式发布。该研究由CERN联合成员国、准成员国及全球多机构共同完成,经科学政策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及独立专家委员会多轮审查后,于2025年11月6日至7日由CERN理事会代表在专门会议上审议... 2025-11-12

俄罗斯研发钍-229光谱系统 推动核钟技术突破

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MEPhI)正积极推进一项重要研发工作,该项目由俄罗斯核能中心全俄核物理研究所(VNIIEF)委托,聚焦于钍-229光谱系统的开发。据项目负责人、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计量物理与技术问题系主任彼得·鲍里修克介绍,此系统将依托钍-229同位素,构建一个核钟实验室模型。我们正研发一种基于氪和氙低温晶体的系统,利用这些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惰性气体,在低温下凝结并结晶,进而制造出用于钍-229核光谱分析的激光... 2025-11-12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