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会议在复旦大学举办

2025-09-21 15:18     来源:复旦大学新闻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技术会议 核聚变

9月9日上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六届“聚变数据处理、验证与分析”技术会议(Technical Meeting on Fusion Data Processing, Validation and Analysis)在复旦大学开幕。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的70余位聚变诊断与数据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未来聚变堆面临的数据测量、信息检索与可视化、传感器融合与集成数据分析、反演与图像处理、基于物理的机器学习等主题开展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金力 代表学校向参会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核聚变是人类的终极能源技术,实现可控核聚变,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的能源。在聚变研究领域,人工智能有望极大提升数据分析效率、优化实验设计、提高模拟精度,并为未来聚变装置的自主运行提供支持,在复旦大学举办此次会议,也彰显了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方法在聚变研究中的重要性。复旦已启动研发高温超导、高磁场、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旨在通过快速迭代和创新,加速聚变研究进程,并依托学校在物理学、材料科学、计算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优势,为推动聚变科学发展贡献复旦力量。

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研究领域负责人马泰奥·巴尔巴里诺先生(Mr. Matteo Barbarino) 对本次会议在中国顺利召开感到高兴,并对复旦大学为会议举办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尽管聚变研究领域的规模不大,但氛围融洽、充满活力,正在不断吸引更多研究者加入。看到众多中国同仁积极参与,他感到格外欣喜。他强调,现阶段核聚变研究产生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中蕴藏着未来能源的巨大潜力——它们有望帮助人类将聚变转化为可实际利用的能源。本次会议,有助于推动利用概率统计、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方法,对数据进行充分验证、处理与分析,期待大家携手推进核聚变研究事业不断迈向成功。

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数据处理、验证与分析”技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是该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活动之一,旨在为全球聚变专家提供一个研讨进展、挑战和未来趋势的平台,特别是着眼于为ITER及未来聚变堆的数据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此次是该系列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选择在复旦大学召开,体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聚变同行对复旦大学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布局的高度认可,为我国聚变科学家深度参与国际前沿合作、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了重要窗口。此次会议也将为我国参与聚变人工智能等领域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机遇。



推荐阅读

核耀鹏城,“中国核能第一展”倒计时十天

七秩核工,以跨越式发展迎战略机遇期2025年,见证着中国核工业走过的七十载荣光积淀,见证着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也见证着中国核能产业战略机遇期的跨越式发展。厚积薄发中,我国核能产业发展已迈入全球领跑阵营。连续4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三代核电技术出海,擦亮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国家名片;承担众多国际标准编制,让中国强音在国际标准话语权中掷地有声;模块化小型堆示范应用加速落地;核... 2025-11-02

第一届中国辐射防护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南京成功召开

2025年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指导,中国辐射防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江苏省核学会、先进核技术与辐射防护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一届中国辐射防护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秘书长、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院长刘立业出席开幕式。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2025-11-01

中国医用稳定同位素碳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全面自主可控

10月31日,中国同辐碳同位素产品发布暨稳定同位素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大会在安徽桐城成功举办,正式发布高丰度13CO气体及尿素产品,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尿素呼气诊断原料13CO气体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在医用稳定同位素碳领域实现了从关键原料到终端产品全产业链的全面自主可控,为构建安全、可靠的高端医用同位素供应链提供坚实基础,让更多民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对有效预防胃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力推动中国从同位素... 2025-11-01

华南监督站开展防城港核电厂新机组基坑验槽监督检查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南监督站)组织开展广西防城港核电厂5号机组核岛基坑验槽监督检查。核岛基坑验槽是核电厂建设前期的一项重要检查工作,目的是确认现场地质条件是否符合选址设计要求,包括地质承载力和稳定性在内的地质特征是否满足核安全标准。华南监督站邀请了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上海核安全审评中心,中核集团等单位多名有经验的专家组成检查组。检查组通过文件检查、人员访... 2025-11-01

粒子输运与富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学术交流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举办

10月30日至31日,粒子输运与富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学术交流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津召开。会议由粒子输运与富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清华大学、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承办。中核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雷增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金龙,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武中地,中核四0四总工程师杨廷贵,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技术物理所副所长姜东君,中科院大学光电学院副院长屈一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主... 2025-11-01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