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第71届ICFA学术研讨会暨强流高亮度强子束流动力学研讨会在广东惠州召开

2025-11-03 10:29     来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HIAF 强子加速器 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 重离子加速器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71届ICFA学术研讨会暨强流高亮度强子束流动力学国际研讨会在广东惠州开幕。来自北美、欧洲、亚洲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强子束流动力学、强子加速器技术及其应用等前沿领域,深入探讨当前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71届ICFA学术研讨会暨强流高亮度强子束流动力学研讨会在广东惠州召开

强子加速器作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探索的关键平台,是大科学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除基础物理研究外,该技术在中子科学、材料科学、医学应用等多个领域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聚焦2023至2025年间国际上各类强子加速器的发展动态、技术突破与最新科研研究成果,旨在推动国际科研机构间的协同发展与深度合作。

在为期五天的会议中,近200名参会人员围绕强子束流动力学、加速器技术、新方法与新概念以及工业应用等议题展开交流。会议共安排了近90场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并展出68份学术海报。

据悉,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于1976年由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发起成立,旨在推动高能物理加速器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相关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应用。ICFA学术研讨会下设多个分会,涵盖强流高亮度强子束流动力学、正负电子对撞机、未来光源等多个研究方向。其中,强流高亮度强子束流动力学国际研讨会(HB系列会议)自2002年创办以来,每两年分别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轮流举办,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强子加速器束流动力学专题会议。此次是中国继2012年在北京承办第52届会议后,第二次主办该系列会议。

当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积极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与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的建设。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在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也将进一步提升惠州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促进对惠州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了解。



推荐阅读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调试成功

10月28日,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调试成功,实现束流全线贯通。HIAF航拍图HIAF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指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其工程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历经十年攻坚,团队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第四代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建成了毫安级连续波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攻克了非谐振超快束流加速真空、电源、高频核心技术,实现了国际上... 2025-10-29

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惠州成功举办

9月19日至21日,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孙志宇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赵光达、詹文龙、张肇西、马余刚、赵红卫、邹冰松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与会代表围绕高能缪子束物理... 2025-09-2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兰州泰基调研

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国科离子全资控股公司兰州泰基调研。李强详细了解相关技术原理和产品产销应用情况。他说,甘肃在发展重离子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具备较好基础。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夯实核心技术能力。要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 2025-09-19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心成功举办“重离子加速器技术及社会应用”专题培训

2025年8月26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在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成功举办重离子加速器技术及社会应用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加速器物理与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夏佳文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培训由中心副主任毛亚虹主持,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培训。夏佳文院士系统阐述了重离子加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肿瘤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自主研发的碳离子治疗系统为... 2025-09-01

RIBLL2新建实验终端实现中等质量区束流碎裂产物的清晰鉴别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兰州第二条放射性束流线(RIBLL2)上建成新的实验终端,并实现了中等质量区束流碎裂产物的清晰鉴别。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放射性核束实验技术的兴起,核物理研究迎来了新机遇。过去几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建成了多台放射性核素分离装置,例如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FRS、法国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LISE、日本理化学... 2025-08-2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