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惠州成功举办

2025-09-27 14:24     来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高能缪子散射物理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 核物理重离子加速器

9月19日至21日,“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孙志宇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赵光达、詹文龙、张肇西、马余刚、赵红卫、邹冰松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与会代表围绕高能缪子束物理的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从理论探索与实验设计等角度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本次会议围绕“高能缪子束物理”主题安排了多个邀请报告。近代物理所申国栋副研究员介绍了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的工程进展;徐宇博士介绍了基于HIAF-HIRIBL的高能缪子束流的能量和流强情况;华中师范大学计晨教授详述了原子光谱学与轻子散射在核子及原子核结构高精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密歇根州立大学谢可平博士展望了高能缪子研究在标准模型精确检验与新物理探索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中山大学韩成成教授介进一步介绍了缪子在检验味道依赖的B-L模型、类轴子及最小超对称等新物理模型方面的独特价值。这些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视角。

图1:专题报告现场

基于HIAF可提供的高能缪子束流,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多个新型的实验方案,涵盖了标准模型精确测量和新物理寻找等多个重要研究领域。北京大学李强教授报告了缪子电子散射实验(PKMu);上海交通大学李亮教授介绍了基于先进缪子源的暗物质研究实验(DREAMuS);华中师范大学尹航教授分享了低能缪子-核子散射实验(LUNE)的相关情况;利物浦大学张策博士提出了中国负缪子反常磁矩实验(CANTON-μ)的设想方案。这些实验方案的分享,引发了线上线下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助于推动和加强国内外学者在高能缪子物理前沿与实验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相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未来依托HIAF的GeV缪子源开展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推荐阅读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代表团泰国行:推进核聚变技术交流合作

近日,受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MSU)与泰国核技术研究所(TINT)的邀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聚变科学所派出的科研代表团前往泰国,开展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洽谈活动。在访问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期间,科研代表团与该校举行了座谈会。MSU校长Prayook Srivilai对代表团的到访表达了热烈欢迎,他表示期待能与西物院加强合作,携手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总体情况,并围绕等离子体诊断设计、高压电... 2025-09-26

基于物理算法助力核微反应堆实现自主功率调节

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物理的算法,旨在使核微反应堆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整功率输出。该研究由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资助,密歇根大学牵头,聚焦于高温气冷反应堆(HTGR)的研究,特别是Holos-Quad(Gen 2+)这一微反应堆设计。核微反应堆以其小巧的体积和高效的能源产出,成为偏远地区、军事设施及船舶的理想能源选择。然而,其电力输出需灵活调整以适应电网需求的变化。为此,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该控制器... 2025-09-2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兰州泰基调研

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国科离子全资控股公司兰州泰基调研。李强详细了解相关技术原理和产品产销应用情况。他说,甘肃在发展重离子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具备较好基础。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夯实核心技术能力。要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 2025-09-19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心成功举办“重离子加速器技术及社会应用”专题培训

2025年8月26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在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成功举办重离子加速器技术及社会应用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加速器物理与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夏佳文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培训由中心副主任毛亚虹主持,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培训。夏佳文院士系统阐述了重离子加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肿瘤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自主研发的碳离子治疗系统为... 2025-09-01

RIBLL2新建实验终端实现中等质量区束流碎裂产物的清晰鉴别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兰州第二条放射性束流线(RIBLL2)上建成新的实验终端,并实现了中等质量区束流碎裂产物的清晰鉴别。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放射性核束实验技术的兴起,核物理研究迎来了新机遇。过去几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建成了多台放射性核素分离装置,例如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FRS、法国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LISE、日本理化学... 2025-08-2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