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孙志宇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赵光达、詹文龙、张肇西、马余刚、赵红卫、邹冰松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与会代表围绕高能缪子束物理的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从理论探索与实验设计等角度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本次会议围绕“高能缪子束物理”主题安排了多个邀请报告。近代物理所申国栋副研究员介绍了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的工程进展;徐宇博士介绍了基于HIAF-HIRIBL的高能缪子束流的能量和流强情况;华中师范大学计晨教授详述了原子光谱学与轻子散射在核子及原子核结构高精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密歇根州立大学谢可平博士展望了高能缪子研究在标准模型精确检验与新物理探索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中山大学韩成成教授介进一步介绍了缪子在检验味道依赖的B-L模型、类轴子及最小超对称等新物理模型方面的独特价值。这些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视角。
图1:专题报告现场
基于HIAF可提供的高能缪子束流,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多个新型的实验方案,涵盖了标准模型精确测量和新物理寻找等多个重要研究领域。北京大学李强教授报告了缪子电子散射实验(PKMu);上海交通大学李亮教授介绍了基于先进缪子源的暗物质研究实验(DREAMuS);华中师范大学尹航教授分享了低能缪子-核子散射实验(LUNE)的相关情况;利物浦大学张策博士提出了中国负缪子反常磁矩实验(CANTON-μ)的设想方案。这些实验方案的分享,引发了线上线下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助于推动和加强国内外学者在高能缪子物理前沿与实验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相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未来依托HIAF的GeV缪子源开展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