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兼哲学博士卡洛斯·科莱特指出,无创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作为心脏影像技术领域的资深专家,科莱特现任心血管研究基金会心血管影像、生理学和转化治疗学主任,他认为,CCTA这一诊断工具,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导管室的核心设备。

科莱特在接受《心血管商业》杂志采访时表示,图像质量、人工智能和生理建模的进步,使医生能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做好规划,甚至可省去许多诊断性血管造影的步骤。在旧金山举行的TCT 2025会议上,他进一步阐释,冠状动脉CT对于在导管室手术前了解冠状动脉疾病情况大有裨益,能够助力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科莱特介绍,如今,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工具以及新兴的斑块表征算法,能在患者进入导管室前生成详细的血管造影路线图和虚拟生理模型。他强调,目前该领域正朝着在导管插入术前进行冠状动脉CTA的方向发展,以获取解剖和生理数据,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人工智能驱动的CT软件和硬件组件都取得了进步,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对斑块分析和生理方面的评估也更加准确,”科莱特说,“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了解狭窄背后的原因,例如是否存在脂质核心斑块、是否存在钙化等。”
科莱特还指出,CCTA不仅能提供功能和解剖数据,还能根据斑块成分进行风险分层。此外,CCTA是冠状动脉疾病纵向管理模式转变的基础,医生可以长期监测斑块的消退或进展,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在导管室中,CCTA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更好地处理严重钙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