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全球最大核能盛会—2025第四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盛大开幕!

2025-11-13 23:00     来源:深圳核博会     2025深圳核博会

2025年11月12日上午,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第四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2025第四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1400位领袖出席的震撼开幕式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副司长罗建军,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黄江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筠,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王学军,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启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新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晓军,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历等领导致辞。来自政府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核能产业链企业等单位的10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孙正运主持致辞环节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蔡振主持倡议发布和启动环节

开幕式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振分别主持。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致辞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核电发展已进入从大到强的新阶段,目前在运在建机组112台,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且自2016年以来,连续9年核电运行综合指数全球领先。在技术层面,我国已掌握“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并在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核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产业层面,我国已建起一条规模大、能力强、水平高的核电产业链。对于未来发展,黄学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持续优化大型压水堆技术,通过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及数字化技术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二是统筹推进小型堆、四代堆、可控核聚变等新一代技术研发,遵循需求牵引原则,避免错失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主动;三是加强核电领域基础科研体系建设,突破原创性技术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副司长
罗建军致辞

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副司长罗建军在致辞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核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的压舱石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其生命线在于核安全。面向未来,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严格执行核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二是切实落实全行业核安全责任,将核安全要求嵌入发展全过程;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风险监测、应急响应等环节的应用。展望“十五五”,国家核安全局将持续深化核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与全行业合力筑牢安全底线,以高水平核安全支撑国家战略。


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黄江江致辞

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黄江江指出,广东作为经济与能源消费大省,高度重视核能利用和核能产业发展,在运及核准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并已形成完整的核能全产业链。未来,将努力打造核能新质生产力的广东样板,推动核能多元融合,由供电向核能+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强化核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构建安全透明共赢的核能发展生态。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筠致辞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筠提出,深圳作为全球创新指数领先的科技之城,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核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核能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将聚焦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握举办APEC会议的机遇,诚挚邀请全球核能领域企业、人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核能创新发展,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王学军致辞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王学军强调,核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的硬核力量。中核集团正以创新驱动发展核能新质生产力,系统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深化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AI运维、数字孪生、华知大模型等技术在核能全产业链应用,推进核能综合应用与产学研协同,与全球伙伴共建核能产业生态,共同提升全球核能产业的韧性和活力。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启钊致辞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启钊指出,中国华能集团作为核能行业重要力量,正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水电、核电为三大支撑的转型发展新格局。华能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核电产业深度融合,在数字化建造和智慧化运营方面已取得积极成果,并将坚持开放协同共赢的安全与发展理念,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助力我国核能事业创新发展。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海斌致辞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斌致辞中表示,国家电投积极践行以创造绿色价值为使命,目前公司清洁能源占比超73%,多项指标全球领先。公司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在安全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表现优异。国家电投正加快从核电向核能综合利用拓展,我国最大核能供热项目“暖核一号”已稳定完成了六个供暖季。未来,国家电投将通过数字与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和核技术应用创新,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新生致辞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新生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核能发展历程,指出中国能建作为能源电力建设的国家队,全程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核能事业55年的辉煌成就。中国能建将共担绿色发展使命,在绿色能源电力技术攻关和产业融合模式上寻求突破;共拓互利共赢空间,发挥智库和国际平台作用,合力打造精品工程;共建开放共享的技术生态,依托国内外研发机构,与伙伴共享核能技术成果,参与标准制定,共同书写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晓军致辞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晓军在致辞中表示,二重作为高端重型装备研发和制造企业,长期为国家重大能源项目提供关键装备支撑。“十四五”以来,公司依托深厚制造底蕴和数字技术融合,突破了核能装备在尺寸、材料及性能上的极限难题,已在核岛主设备、主管道及常规岛大型锻件等领域形成批量化、稳定化供应能力。展望“十五五”,二重将坚持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深化人工智能与精益化、数字化融合,守护核安全生命线,并与各方加强协同,共同提升核能产业链整体韧性与数智化水平。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致辞

大会主办单位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指出,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核能已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支撑。面对“十五五”时期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核能行业需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三代技术优化、四代技术研发和先进核燃料循环等关键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并推动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全面提升安全性、经济性和竞争力。本届大会是汇聚行业智慧、展示创新成果、深化务实合作、共绘发展蓝图的重要平台,中国能源研究会将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共同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李历致辞

最后,大会主办单位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历致辞,她回顾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核能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指出中广核作为核能产业国家队和绿色发展主力军,将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核能主业。李历倡议:一是坚决守护核安全“生命线”,全面落实“绝对责任、最高标准、体系运行、经验反馈”要求,确保绝对安全、万无一失。二是加快打造核能新质生产力,联合开展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研发攻关,积极推进先进核能技术和工程示范项目,探索核能多场景综合利用。三是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核电”研究,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核电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加强企业间应用场景开发合作,以人工智能助推我国核能产业转型升级。

倡议发布和启动

此外,大会积极响应二十届四中全会和“十五五”规划建议政策精神,落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的重大部署。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要求,结合核能行业特点和我国发展实际,大会发出《“人工智能+”核能高质量发展倡议》,提出:一、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审慎积极推进核能领域人工智能部署;二、贯彻国家战略部署,构建核、智协同发展新格局;三、激活产业创新生态,夯实核、智融合发展根基;四、深化开放合作,拓展核、智融合发展空间。数百家核能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积极响应倡议,50多家代表现场联署了倡议。


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韩水宣读倡议


企业代表联署
《“人工智能+”核能高质量发展倡议》

开幕式最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了2025第四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


大会盛大开幕

本次大会紧密围绕“人工智能+”这一热点主题,设置了“数智驱动 创新引领核能高质量发展”主旨论坛,参会专家分别就核工业机器人自主化、AI赋能核电发展、能源大模型进展及应用、能源产业AI技术成果等议题发布前沿研究进展,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引发与会人员深度思考。主旨论坛期间还开展了“数智新质:构筑核能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圆桌论坛,并启动了“中国核能神州行”活动。

此外,大会同期举办核电仪控数智化、核电先进装备和产业链、核聚变、核电厂在役检查、核电智慧运行、核电厂先进建造技术与管理、核能综合利用、核技术融合创新、先进核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核电厂冷源安全、核电环境保护创新技术、材料老化与服役安全共13个分论坛,邀请了来自核能全产业链的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核能新质生产力实施路径,助推我国核能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移步展馆巡展参观。


与会领导和嘉宾巡展

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600多家核电产业链企业,参展面积达6万平方米,集中呈现5万余项前沿技术成果,是中国乃至世界核能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



推荐阅读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心螺线管第五模块安装完成

2025年11月4日,工程团队将中心螺线管的第五个模块精准吊装并成功安装至现有模块堆的顶部。中心螺线管采用模块化建造,由六个独立的圆柱形超导线圈模块堆叠而成,每个模块重约110吨。目前,这个组装后总高18米、直径4.25米、总重达1000吨的核心部件已初具规模。为确保项目万无一失,承担制造任务的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GA)在完成六个主模块之外,还额外制造了一个备用模块。按最新计划,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主模块将于2026年3月完成安装,届时中心... 2025-11-13

中核地勘集团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西安顺利召开

11月11日至12日,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追求卓越、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中核地勘集团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旨在聚焦铀矿勘查需求,加大科技创新交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邀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吕志成研究员、东华理工大学聂逢君教授、西北大学刘池阳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焦养泉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近40位科研与技术骨干围绕铀矿地质、物化探、钻探、水文、分析测试和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现场交流热... 2025-11-13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开展交流

11月12日,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史永堂带队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放射所)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就加强数学科学与生物医学科研交叉融合的可行路径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书记薛运华,教授陈盛泉、郑伟,教学办公室主任刘芳等参加了座谈交流,天津市肿瘤医院曹一鹏教授特邀出席,放射所副所长刘鉴峰及部分课题组负责人、博士后参加。在座谈交流会上,放射所副所长刘鉴峰首先对到访人员表示欢迎。他说,数学... 2025-11-13

铀浓缩领域首个《液化六氟化铀的二次分样》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近日,由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主导提出的《液化六氟化铀的二次分样》(ISO 9894)修订项目,正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立项。这标志着我国在铀浓缩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国际标准突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核能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此次修订的ISO 9894标准原版发布于1996年,长期作为国际上液化六氟化铀二次分样的重要技术依据。随着核燃料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标准难以满足现代工业需求。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自上世纪7... 2025-11-13

苍南核电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项培训圆满收官

苍南核电于10至11月成功举办两期集团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项培训干部精研班,50余名中层管理干部参训,为中广核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动能。高层领航,锚定转型方向在10月16日首期培训开班式上,苍南核电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维德出席并作动员讲话。他带领学员回顾了集团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强调人工智能浪潮下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重要性,指出大模型等新技术正推动产业迈入智能时代,AI与核电业务深度融合是未来的核心方向。黄维德要求全... 2025-11-1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