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中国一重成功锻造“国和一号”蒸发器锥形筒体及水室封头

2025-11-15 11:23     来源:中国一重     中国一重 国和一号 异型核岛锻件 蒸发器

近日,“国和一号”批量化项目首批核心蒸发器锻件——锥形筒体及水室封头在中国一重材料产业部锻造厂顺利下线。这标志着中国一重在核电关键部件制造领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一重作为“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为推动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一重成功锻造“国和一号”蒸发器锥形筒体及水室封头

蒸发器锻件是核岛关键设备,集材料性能、工艺精度与服役要求于一体,制造难度极高。其中,锥形筒体采用中间斜锥与双长直段复合结构,对锻造工艺及操作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项目团队创新应用仿形锻造工艺,使锻件钢水用量减少百吨以上,单支锻件制造成本降低超百万元,实现了技术突破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水室封头所需钢锭重量超过400吨,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的核岛主设备封头类锻件,其截面形状复杂,对坯料制备、胎模锻工艺及过程控制均提出极高要求。两件锻件的成功锻造,体现了世界锻造领域的顶尖技术水平。

本次任务中,中国一重材料产业部技术中心与锻造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中国一重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及“9・27”重要回信精神,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力推进核电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团队系统总结以往示范项目经验,持续优化锻造工艺,提升材料利用率,完善配套工装与辅助设备,形成科学严谨的技术方案。锻造厂精心组织生产,围绕重点任务制定高效计划,明确关键节点与操作规范,技术人员全程值守、严格监督,确保各环节有序衔接、精准执行。

此次核心锻件的成功下线,是中国一重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在超大型异型核岛锻件制造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面向未来,中国一重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完善核岛主设备战略布局,以更加优异的业绩服务国家战略,为中国核电事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坚实装备支撑,在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碳纳米管助力粒子加速:桌面级X射线源研究取得进展

科研人员正在探索将产生强X射线的粒子加速器压缩至桌面级设备的新路径。传统同步辐射装置体积庞大,最小也相当于一个足球场,而最新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研究显示,利用碳纳米管与激光的量子锁钥机制,可在微芯片上实现高亮度X射线生成。这一突破性概念通过模拟验证,其核心在于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当圆偏振激光脉冲穿透碳纳米管森林时,电子在旋转磁场中做螺旋运动,同步发射辐射,使光强度提升两个数量级。碳纳米管作为关键材料,其六... 2025-11-15

MITICA低温泵成功冷却至标称工作温度

2025年11月12日Consorzio RFX官网报道,世界上最大的低温泵——MITICA低温泵已成功冷却至标称工作温度(nominal operating temperatures),证明了MITICA低温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标志着聚变研究和中性束测试设施已达成重要的里程碑。MITICA(全功率注入器)是ITER中性束注入(NBI)系统的1:1全尺寸原型机,其设计目标是从氢和氘的负离子开始,产生一股中性粒子束,将其加速至1MeV的能量,并以16.5MW的功率持续运行一小时。MITICA旨在验证ITER中 2025-11-15

中广核研究院研发的反应堆中子屏蔽装置提前发运陆丰核电站

近日,陆丰核电站5号机组反应堆中子屏蔽装置顺利完成制造验收,在中广核研究院和中广核工程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发运。该装置由研究院研发,较合同期限提前20天交付现场,为陆丰核电站5号机组的顺利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研究院中子屏蔽装置具有高安全性、耐热性和长时稳定性等特征,并于2025年10月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面对陆丰核电项目中子屏蔽装置生产制造周期紧张的情况,研究院中子屏蔽装置项目团队提前谋划... 2025-11-14

莫斯科核能大学记录太阳高能粒子致中子通量骤增

2025年11月11日,莫斯科国立核能研究大学MEPhI的NEVOD科学教育中心,通过中子探测器记录到太阳高能粒子引发的中子通量急剧上升。该中心的PRISMA-36、URAN和Neutron中子探测器,持续24小时监测到达地球表面的中子通量。NEVOD研究与教育中心工程师叶夫根尼·沃尔科夫表示,此次监测捕捉到了被称为地面增强(GLE)的罕见事件。中子通量增加现象于莫斯科时间13:30开始,14:45达到峰值,比正常背景水平高出20%。NEVOD科学教育中心工程师克谢尼娅·切利... 2025-11-13

俄罗斯彼尔姆理工科学家获核电极端环境温度计专利

来自彼尔姆理工大学(PNRPU)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并获得一项特殊温度计的专利,该温度计专为核电站极端条件设计,能在反应堆堆芯等苛刻环境中稳定运行。相较于现有同类产品,这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大幅提升3 - 4倍,使用寿命也有显著增长。其新型传感器具备强大的温度适应能力,可承受-196至+1000°C的极端温度,而标准设备最高工作温度仅为+400°C。这款温度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基于光纤的设计。光纤内部充满高压氧气的微小气腔,直径在3 - 6微... 2025-11-1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