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应用 > 农业领域
农业领域

科学家利用核技术开发出高效灭蚊新方法

​一个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团队17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雄蚊感染沃尔巴克氏菌与雌蚊用低剂量射线辐射核技术进行绝育两种方法相结合,几乎完全清除了野外试验区内的野生白纹伊蚊,并且这种方法比其他防蚊方式更环保、更高效。 2019-07-19

中国通过利用核技术的试点研究成功抑制了蚊虫虫口

​核昆虫不育技术与不亲和昆虫技术相结合,首次导致了对蚊虫虫口的成功抑制,这是向防治携带登革热、寨卡病毒和许多其他破坏性疾病的蚊虫迈出的有前景的一步。 2019-07-18

给动植物做CT:守住检验检疫安全防线

2017年8月31日上午,河南邮政口岸使用同方威视检验检疫专用CT对国际邮件进行检疫查验时从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挂号邮件内查获4只大型甲虫和20只蚂蚁。 2019-07-10

应用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进展

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中,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Solid-state13C-NMR spectroscopy)具有独特优势,对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解析更贴近真实状态,近年来已取得诸多新进展和新突破。 2019-06-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将核技术应用完全纳入农业研究中

中国拥有世界19%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地面积,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养活不断增长和日益富裕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作物生产中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通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他们正在帮助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专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 2019-06-10

核技术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应用

中国拥有世界19%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地面积,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养活不断增长和日益富裕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作物生产中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通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他们正在帮助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专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 2019-05-29

核技术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应用

中国拥有世界19%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地面积,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养活不断增长和日益富裕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作物生产中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 2019-05-29

航天、辐射等前沿科技助力育种技术进步——“太空麦”后代通过“新国标”

“2017年国家出台了优质麦新国标,当年参加测评的近400个小麦新品种仅有两个达标,其中一个就是我们通过航天辐射育种方式培育出的‘郑品优9号’。” 2019-05-23

河南小麦新品种通过“新国标”,民众将能吃上“太空麦”

“2017年国家出台了优质麦新国标,当年参加测评的近400个小麦新品种仅有两个达标,其中一个就是我们通过航天辐射育种方式培育出的‘郑品优9号’。 2019-05-22

中法加强非动力核技术合作

双方就水果保鲜、食品辐照、剂量检测等核技术应用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将共同推动电子束辐照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及相关项目在中国落地。 2019-04-09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