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进程新闻
全球小型反应堆(SMR)开发热潮持续升温,各国正竞相推进这一能源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目前全球已提出并正在开发约70种SMR设计方案,其中俄罗斯和中国已率先实现SMR商业化并投入运营。俄罗斯以17座、中国以10座SMR领跑全球,两国与美国合计有20座SMR处于建设阶段。预计从2030年代初开始,加拿大、法国、英国、瑞典和丹麦等国也将陆续实现SMR商业化,届时全球商业化SMR总数有望增至约17座。韩国正重点推进i-SMR商业化,计...
2025-09-25
9月4日,NANO Nuclear Energy宣布,在美国能源部(DOE)支持下,与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签署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CRADA),协议为期十年。这一协议是NANO Nuclear在先进核微反应堆(包括固定式KRONOS MMR™和便携式LOKI MMR™系统)建造、测试、获批监管许可并最终实现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借助CRADA,NANO Nuclear能够利用INL通过国家反应堆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世界级能力与专业知识,加速反应堆开发,覆盖从反
2025-09-06
又一家欲借助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惯性聚变能方面进展的初创公司成立。8月27日,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私营聚变能初创公司Inertia Enterprises宣布成立,目标是将聚变能商业化。该公司由安德里亚·安妮·克里彻、斯坦福大学光子科学教授兼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副主任迈克·邓恩以及技术平台Twilio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劳森共同创立。克里彻曾是劳伦斯利弗兰国家实验室(LLNL)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成员,该装置于2022年1...
2025-08-31
比尔·盖茨访韩期间,与HD现代汽车高级副董事长郑基善举行会谈,双方围绕下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商业化及全球供应链建立展开讨论。盖茨创立的TerraPower公司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的合作,被视为提升韩国核电产业全球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此次会谈中,双方回顾了钠冷SMR的研发现状、商业化进程及供应链合作计划。钠冷SMR功率达345兆瓦,相比传统轻水反应堆,安全性和效率更高,且产生的乏燃料更少。目前,TerraPower正在美国怀俄明州建造首座...
2025-08-27
意大利微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商Terra Innovatum Srl近日与美国工程咨询公司TechSource Inc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其SOLO微反应器在美国的商业化进程。根据协议,TechSource将通过供应链优化、监管咨询及战略资源对接,协助Terra Innovatum加速SOLO反应堆的引入,并拓展潜在投资者、客户及美国政府资助渠道,包括美国能源部(DOE)和国防部(DOD)的部署计划。双方合作内容涵盖反应堆组装与部署选址、供应链管理优化、核管理委员会(NRC)合规支持,...
2025-07-07
近日,新成立的五大湖聚变能联盟(Great Lakes Fusion Energy Alliance)计划在五大湖地区构建一个聚变能工程联盟,以强化中西部地区在聚变能开发与商业化方面的推动力。该联盟最终目标是在该地区建造聚变能发电厂,不过作为新兴组织,它首先期望邀请其他利益相关者加入。这一联盟由大学、聚变企业以及供应链和政府合作伙伴共同组成,旨在共同加速商业化进程,扩充劳动力队伍,发展供应链,并让聚变技术在经济上更具可行性与可持续性,从而成为全球卓越...
2025-05-29
俄罗斯联邦环境、技术和核监督局(Rostekhnadzor)近日向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电力部门颁发施工许可证,正式批准在别洛雅尔斯克核电站(Beloyarsk NPP)安装配备BN-1200M快中子反应堆的5号机组核设施。该机组总设计与总承包方为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工程部门(Atomenergoproekt),标志着全球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为获取施工许可,Rosatom向监管部门提交了涵盖反应堆安全评估、技术合规性论证及立法符合性的完整文件包...
2025-05-01
瑞典铅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开发商布莱卡拉(Blykalla,原名LeadCold)近日与挪威能源技术研究所(IF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布莱卡拉SEALER(瑞典先进铅反应堆)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SEALER反应堆(图片:Blykalla)作为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1996年启动的铅冷反应堆研发项目的衍生企业,布莱卡拉于2013年成立股份制公司,专注于SEALER铅冷SMR的设计开发。该公司表示,此次合作将聚焦于反应堆从原型设计向全面商业化过渡的核...
2025-04-30
近日,美国TAE科技公司(TAE Technologies, Inc.)的核聚变研究团队与加州大学同事携手,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核聚变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该公司声称,该技术产生的功率是其他设计的100倍,运行成本却仅为其他设计的一半。机器配置演变:采用纯中性束注入场反转配置 (FRC) 生成的 Norm 配置(上)和采用 θ 箍缩 FRC 形成管的 Norman 配置(下)。图片来源: 《自然通讯》 (2025)过去几十
2025-04-30
21日,韩国聚变能源研究院宣布,与韩国首家核聚变创业公司Enable Fusion株式会社在研究院本馆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韩国聚变研究所与伊能宝聚变株式会社签署了相互合作协议。图为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该协议旨在通过政府与民间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核聚变能源技术的研发与早期商业化进程,并构建有效整合双方技术与资源的合作框架。Inable Fusion作为韩国核聚变领域的首家初创企业,由前国家聚变研究所所长、ITER国际组织副总干事李庆洙博士与前...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