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闻
9月16日,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推介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10个示范项目,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简称“四川原子能院”)的“辐照诱变技术及其水稻新品种在越南的应用及示范”项目位列其中。
2022-09-19
9月14日,作为中广核“6+1”产业体系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平台的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组织开展了十大系列活动之“走进校园”,由下属医疗科技公司与同位素公司联合团支部组建的科普团队走进位于四川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为国防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120多位同学科普清洁能源及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
2022-09-18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新一代专用设备大批量生产定型正式通过审查验收,技术水平、经济性进一步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专用设备主材研究与工程应用完成了阶段性试验研究任务;推动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机加工部分生产环节自动化生产线研制建设;独立完成工业化生产锗-72同位素生产线的工程设计,建成了我国首条锗-72同位素工业化生产线并具备稳定供货能力,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2022-09-18
9月16日,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召开期间,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南宁共同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
2022-09-18
会上,张积运作了题为《加强全过程精细化计量管理,扎实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围绕计量的重要性、产业计量的现状及发展、计量在推动核工业技术进步的先行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2022-09-17
9月16日至18日,在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展之际,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广西南宁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22-09-17
当前,已有CT或CBCT用于质子自适应工作流程的相关研究,但是MR对软组织有更好的分辨能力,可将磁共振影像转换成CT影像进而计算光子剂量。已经发布的自适应质子放疗流程主要聚焦于自适应计划本身,CT或CBCT仅仅作为日常影像。将成像技术作为自适应放疗处理方法需假设成像时间短,精度高,由成像偏差导致的后果小。
2022-09-16
近日,我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09-16
《中国核工业报》:为核技术应用产业“走出去”搭建新舞台——访中国宝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琰彬
2022-09-16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是中国核学会所属的专业分会之一,在第十届委员会理事长李亚明教授、候任理事长赵长久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一县一核医学科”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学会的科技导向和交流作用,大力推广普及核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积极开展内部协作和对外交流,为核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