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装备 > 同位素 > 正文

利用铅同位素特征分析四川会理出土的战汉时期铜手镯

铅同位素
发布:2021-01-07 10:27:35     来源:搜狐新闻

古今中外,金属在装饰性、象征性、工具性、攻击性或仪式性等方面都具有非比寻常的吸引力。而且,金属比较容易加工成一些小型配件。其中,手镯是手腕或脚踝上最常见的饰物之一,它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从技术上讲,手镯最早是由骨或石制成的。进入青铜时代后,先民们开始用金属制作手镯。金属手镯在花纹、大小、间隙、截面形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在我国,早期金属手镯多出现在西北地区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的一些遗址中。经初步分析,发现其多为铸造而成,原料为红铜、砷铜等。随后,金属手镯大体沿着半月形文化交流带向南传播,特别是当西南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后,青铜手镯开始大规模流行,并成为这一地区的显著特征。迄今为止,关于中国金属饰品的专题分析还很少。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罗武干副教授及其指导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陈典,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会理县文物管理所合作,采用pXRF和MC-ICP-MS方法对会理县粪箕湾遗址的10件青铜手镯和两公里范围内的9件古代矿渣进行了综合分析。开展了会理地区出土铜手镯冶金考古学个案研究,并对其生产状况、技术水平、原料使用和工艺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铜镯的合金类型与以铅同位素特征为基础的分类完全相同。一组采用会理当地的铜料,未添加铅;另一组则可能是用了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铅料。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可知中国西南地区铜镯是从Cu-Sn二元合金到Cu-Sn-Pb三元合金。在战国时期,这一地区可能与长江中游乃至中原地区有一定的接触和交流。

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SCI和A&HCI收录期刊《Heritage Science》。

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及中科院科技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项目的资助。

推荐阅读

《中国铅同位素考古》撰文:三星堆青铜器原料也许来自江西

根据同位素测试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金正耀在《中国铅同位素考古》撰文称,四川三星堆和江西吴城两处遗址所出的铜器都属于特殊铅器物,都使用了同一来源的金属原料。 2021-03-31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