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专家观点 > 正文

两会声音 | 中核集团10名代表委员为助推我国迈向核强国积极建言献策

中核集团 核科学 加速器 同位素 辐照灭菌
发布:2021-03-09 10:54:12     来源:中核集团

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21全国两会正式开启。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也将拉开帷幕。

今年全国两会,来自中核集团的10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根据核工业新时代发展特点,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高质量发展、走出去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积极为核工业做强做优做大、国家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加快推进《原子能法》出台

立法是原子能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美俄等核强国颁布了以《原子能法》为上位法的原子能法律法规体系,有效地保障了本国原子能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涉及原子能领域的法律、法规,对促进我国原子能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原子能领域基本法律的《原子能法》长期缺位,致使我国在该领域立法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一些立法是根据急用先立的原则就某一方面制定的,众多核领域基本问题得不到系统解决;部门规章偏多,法律效力层级不高,各自为政,原子能领域的基本方针、政策,包括我国加入国际公约应承担的义务等没有上升至法律层面,缺乏权威性。

当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完成《原子能法》草案起草工作,已经过多轮论证,形成了良好的立法基础,顾军建议加快《原子能法》立法进程,力争近两年内颁布实施。

尽快制定《乏燃料管理条例》

我国实行核燃料闭式循环的技术路线,采取乏燃料后处理的政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涉核法规体系”的重要批示,加强乏燃料管理,推进乏燃料处理处置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加快《乏燃料管理条例》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必要而迫切。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指出,乏燃料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规范乏燃料安全管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至关重要。

顾军建议尽快制定《乏燃料管理条例》,为规范和加强乏燃料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加强新时代核科普工作

习近平主席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国际承诺,是顺应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决策,将加快推进我国能源革命、促进经济社会清洁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核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将在能源清洁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做好核科普宣传,营造友好舆论氛围已经成为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指出,公众沟通已成为制约核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公众支持是决定核能项目能否落地的重要环节。较高的公众接受度能够使项目、政策的推进实施更加顺畅,而较低的公众接受度将导致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甚至会导致项目的搁置与失败,还会引发社会矛盾与不稳定。

王寿君建议:组织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核科普活动,广泛传播核知识。核科学系统知识进入小学、中学、大学的相关课程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核科学素养,将核科普知识纳入各级党校领导干部培训课程。

设立国家“核科学日”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我国核领域要切实担负起支撑国家战略的历史责任,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设立国家“核科学日”是争取社会公众支持与认可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核能事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指出,核工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正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将有效加强核领域的科普工作,让公众正确的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并激发青少年喜爱科学、喜爱核科学,同时将大大激励核事业工作者,对我国核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为此,王寿君建议:“一堆一器”为我国“两弹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象征,其蕴藏的丰富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国家“核科学日”,并以设立“核科学日”为起点,大力推进核能应用,为核能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与世界各国携手,让核能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做出更大贡献。

加强我国核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大型核科学基础设施是核领域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推动科技进步、催生源头创新、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是科技强国、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美、俄等国高度重视反应堆、加速器、放化设施及热室等大型核科学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已建成众多世界一流、功能强大的核科学装置群,这些大型核科学基础设施有力确保了美俄在核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罗琦指出,我国核工业经过66年的建设,已经拥有了一批大型核科学装置,如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北京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等,还有一批大型核科学装置正在建设或论证中。但从规模、数量、性能来看,我国核科学基础设施体系尚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燃料与材料辐照考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及物理化学实验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万钢也指出,当前核领域的大国竞争已向更高端方向发展,只有通过加强我国基础研究能力及原始创新水平,才能引领世界核技术发展,为我国战略高科技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罗琦、万钢以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主任钱天林建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制定大型核科学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部署反应堆、加速器、放化设施及热室协调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尽快启动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目前急需的高通量、多功能研究堆、同位素研究堆、强流脉冲质子直线加速器等,为我国战略高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适时对现有研究堆升级改造,增设中子分析谱仪、高性能堆内在线监测设备等,以提升我国核科技研发的手段与能力。

推进核电高质量发展 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系统提出了革命性要求。核电具有安全、经济、高效、低碳的优势,是我国实现“30·60”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能源选择。

目前,中核集团在运核电机组22 台,装机容量达到了2023 万千瓦,累计奉献核电超过了1 万亿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 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2 亿吨,减排效应相当于造林288 万公顷,面积可以覆盖2 个北京市,为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绿色核能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指出,发展核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选项。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烟尘颗粒物等,是未来新增非化石能源中最具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缓地球温室效应,有利于改善环境,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兑现减排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经过30余年努力,我国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要求,自主研发了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打破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世界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刘巍建议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中国核电发展战略》,强化核电发展顶层设计,统领我国核电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规划,批量化建设自主三代核电机组,助力我国履行“30·60”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承诺。

推动建立我国低浓铀储备体系

核电是解决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以及能源供应安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低浓铀是核电反应堆的“粮食”,是核电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保障我国核电低浓铀安全稳定供应,有必要建立我国低浓铀储备体系,以应对可能产生的供应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朱纪指出,低浓铀储备有利于提升核电燃料供应安全。天然铀通常需要经过纯化、转化、浓缩等加工环节转化为低浓铀后才能满足多数核电使用需求。按照我国核电发展预期,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核电国家,届时需要的低浓铀将是目前国内产能的2倍。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首席专家、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王黎明也表示,国际多数核电国家均建立了低浓铀供应保障策略。按照国际惯例,国际多数核电国家均采取不同程度的低浓铀储备策略。

朱纪、王黎明建议:国家支持国内核电企业开展低浓铀商用储备,同时,启动国储低浓铀研究。

尽快制定适应核能多用途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寻求低碳清洁的新型能源动力供给方式,已成为诸多产业可持续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核能作为零碳排放的能源供给形式,正在从原有单一电力供应转向多领域多用途应用拓展。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太空、深海、海岛等特殊场景中,核能还具有清洁高效、可持续性强、多形式供能等独特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主任钱天林指出,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已被广泛应用,具备成为大型清洁供热基地的条件。为响应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召,我国提出了核能供暖的三种技术方案,其中中核集团提出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专门用于北方地区冬季居民取暖供热的反应堆型号,在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管网适配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高、蒸汽参数高、可高温热解制氢等优势,可为多产业提供工业蒸汽、氢、电力的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钱天林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制定适用于核能多用途利用的安全监管法规及相关标准体系,使项目从设计、规范、选址、监管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核能多用途利用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

核电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增长,增进国际文化交往与合作,是推动我国构建能源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指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确立,“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给核电“走出去”带来重大机遇。核工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核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了国家间政治外交的延伸。有利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国家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实现“百年联姻”、助力大国外交,提高当地人民福祉。

段旭如认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基础与优势明显。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商运,我国核电跻身世界第一方阵。目前,国内外9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工程建设均有序推进,“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正在发挥规模效应、集成效应。我国核电自主技术能力已具备同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实力,核电装备制造和项目建造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核电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全产业链优势。

他建议将我国核电“走出去”由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立由国家相关部委以及主要核电企业、装备企业、金融信保机构组织等共同组成的核电“走出去”跨部委协调机制,有效发挥国家组合拳优势,推动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核电“走出去”重点项目落地。

推广辐照灭菌技术应用

辐照灭菌技术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通过替代传统的环氧乙烷灭菌方法,辐照灭菌技术将灭菌工艺周期由7-14天缩短为1天,极大地缓解了疫情初期抗疫前线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严重短缺”的困境。辐照灭菌技术还有望在医疗废水处理、特殊聚集性场所移动式消毒、冷链食品中新冠病毒消杀等领域发挥更大的抗疫战斗力。需加快制定各应用领域的标准规范,增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推动辐照灭菌技术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指出,与传统灭菌方法相比,辐照灭菌技术具有穿透力强、消毒灭菌彻底、可连续使用、一次消毒量大、不污染环境、无残留、能耗低、运行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及常温处理等特征。除了为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等辐照灭菌之外,辐照灭菌技术还可在医疗废水、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特殊聚集性场所移动式消毒等领域发挥作用,另外,还有望用于冷链食品中新冠病毒消杀等领域,意义重大。

段旭如建议尽快制定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国内相关研发力量与企业协同创新、集中攻关,推动辐照灭菌等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定辐照灭菌等核技术在医疗器械、冷链食品、中成药等领域应用的标准规范,填补国内空白,拓宽核技术应用领域。

促进地热发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子颖认为,除大力发展核能外,作为清洁能源之一的地热能,其勘查开发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李子颖指出,地热能极其稳定,不像风电、光伏等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能利用历史悠久,但资源探明率和利用程度很低,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等地,在这些地方开展地热发电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改善能源结构、提振地方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李子颖建议参考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早期电价政策,加快推动地热上网电价政策尽快落实出台,以吸引国内企业的资金投入,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的突破。

推荐阅读

从地方发展所需出发,核技术应用发力点非常多

8月20日,由当地政府主办,中国核学会、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承办,以“科技助力地方发展”为主题的高端闭门会议在包头市举行。 2019-08-19

刘群:关于推进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同样按二次产值统计,目前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年产值不超过2000亿元,占GDP的比例低于0 3%。 2017-02-16

菲律宾核科学家通过辐射技术从海水中提取铀

由于菲律宾政府考虑将核能纳入该国的能源结构中,当地科学家已经开始在海水中寻找可能用作核能动力源的铀。 2020-09-18

观点: 核科学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Rosatom技术学院(Rosatom Tech)校长Yuri Seleznev博士写道,核科学和非电力核应用从未如此重要。 2021-01-08

电子加速器辐照和钴60辐照的区别

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照射可使一些物质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效应,并能有效地杀灭病菌、病毒和害虫。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材料改性、新材料制作、环境保护、加工生产、医疗卫生用品灭菌消毒和食品灭菌保鲜等。 2013-02-22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