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在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5-10-26 19:43     来源:复旦大学     核素 130Te 核物理放射性核素

近日,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团队参与的国际低温晶体量热器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CUORE:Cryogenic Underground Observatory for Rare Events)取得重要进展,给出了130Te核素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半衰期迄今最严格限制T0v1/2>3.5×1025年 (90%置信度), 成果发表于Science杂志。

CUORE实验位于意大利中部格兰萨索国家地下实验室(LNGS),实验室隶属于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实验室之一。CUORE通过测量晶体中极其微小的温度涨落,寻找尚未发现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稀有物理过程。这一过程一旦被证实,将表明中微子是自身的反粒子,有望为“宇宙中的正物质远比反物质多”这一涉及人类存在根源的重大谜题提供关键线索。

CUORE核心探测器由19个晶体阵列988块极高纯度的TeO₂晶体组成,总重741公斤。合作组设计建造了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低温恒温器,将近1立方米的空间体积内的TeO₂晶体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10mK),形成一个具有极高灵敏度的稀有事件量热探测器。本次CUORE发布的最新结果基于近5年稳定数据采集期间获得的2吨·年(1吨晶体测量1年)曝光量数据,是迄今发布的最大规模数据集,实验同时采用新算法有效抑制环境与设备振动等背景噪声,取得130Te核素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半衰期迄今最严格限制T0v1/2> 3.5×1025yr (90% C.I.),对应有效马约拉纳中微子质量mββ<70-250 meV,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1:(a)CUORE实验的低温恒温器示意图(b)由19座晶体塔阵列组成的探测器(每座塔阵列由52 块立方体晶体量热器单元构成)。图片来源:CUORE 合作组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团队在此次发布的成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CUORE合作组由来自意大利、美国、中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的100多位科学家组成。马余刚院士团队早在2006年就加入CUORE合作组,是国内最早加入CUORE合作组的团队,承担了早期样机实验探测器材料高精度放射性本底检测,随后参与了CUORE-0、CUORE实验的现场安装、调试等工作,并参与后续十余年探测器运行取数工作,为CUORE当前大体量实验取得世界领先成果建立重要基础。核科学与技术系2024届毕业生符士洪博士(马龙青年研究员协助导)作为主要贡献人直接参与了本次成果数据分析工作,同时在降噪技术研发和延时符合本底测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复旦大学现代物理所正积极推动CUORE的升级版CUPID (CUORE Upgrade with Particle Identification)实验技术研发,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实验平台,由复旦大学牵头, 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成立了CUPID-China合作组,共同发展基于 100Mo同位素的新一代低温晶体量热器实验技术,利用国内在晶体生长技术方面的优势,采用新一代的光-热双读出技术,开展钼基闪烁晶体探测器研发,预期灵敏度比CUORE大幅提升。实验的推进将对我国在中微子的基本属性、正反物质对称性及宇宙起源等基础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推荐阅读

多途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在使用多普勒反射计对鱼骨不稳定性进行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刘阿娣副教授课题组在东方超环托卡马克装置(EAST)上使用W波段多普勒反射计对鱼骨模不稳定性速度扰动的测量取得了初步结果。研究成果以Measurements of the E × B velocity fluctu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fishbone instability using the Doppler reflectometry on EAST为题发表于 Nuclear Fusion期刊上。论文第一作者为高刘天博士, 2025-10-27

纽瑞特医疗完成D轮融资,“核素+核药”模式吸引多家资深投资机构

成都纽瑞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瑞特医疗)于近期完成约8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人保资本联合领投,中核基金、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中启资本、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核力高新、湖南财信产投及空港创投多家知名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联合出资,老股东泸州星空、新投华策、榕投基金也持续加码。稀缺核素+创新核药研发平台高效推进,全球商业化在即纽瑞特医疗是中国核素研发与生产的先行者,布局多款稀缺核素并... 2025-10-10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李剑教授课题组荣获《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期刊“2024年度优秀论文”称号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李剑教授课题组于2022年8月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Prediction of nuclear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with feedback neural network,近日荣获该刊2024年度优秀论文称号。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22级直博生尚天帅,通讯作者为李剑教授与安徽大学牛中明教授。研究通过结合前馈神经网络与两参数费米模型,实现了对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的高精度预测,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重 2025-10-07

高能物理国际会议CHEP-Yerevan-2025在埃里温开幕

近日,高能物理国际会议(CHEP-Yerevan-2025)在埃里温拉开帷幕。来自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德国、印度、伊朗、墨西哥、俄罗斯、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科研中心的近80名科学家,以及联合核研究所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阿利汉扬国家科学实验室(ANSL)、埃里温国立大学(YSU)和联合核子研究中心(JINR)共同组织举办。开幕式上,叶夫根尼国立大学科学副校长拉斐尔·巴尔胡达良、NNLA主任格沃尔格·卡良、M.G.梅谢里亚科... 2025-10-04

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国际合作组代表团访问清华大学

9月22日至26日,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国际合作组大会在清华大学开幕,9月16日,LHCb国际合作组发言人文森佐·马里亚·瓦尼奥尼(Vincenzo Maria Vagnoni)一行访问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副校长吴华强在工字厅藤影会议室会见来宾,双方围绕深化高能物理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展开交流,会议由科研院院长刘奕群主持。吴华强对瓦尼奥尼到访表示欢迎,感谢其为推动清华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合作所做努力,并回顾了清华大学自2000年加入LHCb实验... 2025-10-0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