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装备

我国实现完全自主化堆产钼锝发生器产业链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近日,在中核集团同位素生产协同平台统筹下,中国原子能所属核理化院/公司-核动力院-中国同辐所属中核高通密切合作,实现我国首次采用高丰度钼-98(Mo-98)同位素堆辐照制备钼-99(Mo-99),以此为原料制备凝胶型钼锝发生器(即钼-98→钼-99→锝-99m)的自主化制备技术路线贯通,标志着我国具备完全自主批量化供应锝-99m(Tc-99m)的能力,改变了长期以来锝-99同位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锝-99m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是钼-99的衰变产物,是目前全球... 09-09  
头条

中科院团队通过激光试验单粒子 助力中国空间站抗辐射设备研制

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中科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室通过激光试验单粒子,助力中国空间站抗辐射设备研制。 2020-05-30 辐射防护

基于X射线衍射法的残余应力检测在航空领域的运用

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残余应力”这个词对工程人员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它是对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应力腐蚀、结构强度及疲劳寿命等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引起变形、开裂等问题的罪魁祸首。 2020-05-30 核分析技术

东南大学成功制备新型X射线探测器半导体材料

X射线探测器是X射线仪器的核心部件之一。作为X 射线成像系统的组成部分,X射线探测器承担着将X射线能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的作用。X射线探测器的转换效率对X射线仪器的性能和灵敏度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X射线探测器一直是X射线仪器研究者的突破方向之一。 2020-05-29 仪器仪表

丹东奥龙射线集团利用X射线检测手段为文物考古研究助力

日前,由丹东奥龙射线集团研制的文物CT检测扫描分析系统被应用到文物考古研究当中。 2020-05-29 核分析技术

同位素应用:运用铁同位素方法示踪寒武纪大爆发主幕期间铁循环模式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寒武纪大爆发自达尔文始,一直为国际地质学界所聚焦。关于寒武纪大爆发的环境控制因素,一直是困扰着演化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的一个学术难题。 2020-05-28 同位素

辐照检疫处理助力广州关区中药材出口增长迅猛 出口货值居全国首位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对中药材需求大幅增长。记者26日从广州海关获悉,今年1-4月,广州海关共检疫监管出口中药材6 8亿元,同比增长78 3%,货值居全国首位。 2020-05-27 辐照加工

辐照加工:坚如陶瓷材料,晶界也会受到辐照影响

说到陶瓷,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茶杯或者花盆。实际上,在现代技术的孵育下,陶瓷材料已经进入了硅太阳能板、陶瓷超导体和生物医学植入物等尖端领域。 2020-05-27 辐照加工

中国科技大学在俯冲带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板块俯冲带是地球表面-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大陆地壳生长以及壳 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也是地球上最宏大的地质过程之一。俯冲带也是火山活动、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区域,与地球演化及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大陆或者大洋地壳岩石深俯冲进入地球深部,经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榴辉岩;同时俯冲板块析出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导致部分熔融形成岛弧火山岩。这两类岩石记录了俯冲板片地质演化及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0-05-27 同位素

陕西省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辐射环境安全

近日,陕西省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旬邑分局组织开展为期一周、对县域内使用Ⅲ、Ⅳ、Ⅴ类射线装置的医院及使用放射源的煤矿进行的辐射安全大检查。旨在切实做好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严把辐射安全监管关,确保辐射事故零发生率。 2020-05-20 辐射防护

利用同位素分析技术 中国科大揭示约4.4亿年前生命大灭绝新机制

​5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沈延安课题组以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发现在奥陶纪末生命灭绝事件的过程中硫同位素产生了非质量分馏,提出“平流层火山喷发”是奥陶纪末生命灭绝事件的驱动机制这一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综合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2020-05-17 核分析技术

成都出土6000余座古墓 X射线探伤检测帮助考古

经过五年多的挖掘,四川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先后出土了六千余座古代墓葬,上万件不同材质的墓葬遗物。其中,在一座保存完整的汉末三国时期中小型单室崖墓,研究人员发现了鎏金环首铜刀、造型滑稽说唱俑、仙山座、佛像摇钱树、彩绘持盾俑、彩绘陶楼等十分珍贵精美的古老文物。 2020-05-15 核分析技术

X射线偏振探测:看宇宙中的3D场景

作为一门观测驱动的科学,天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的观测方法和手段。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冯骅研究团队十年磨一剑,成功通过立方星发射并运行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个专门的空间软X射线偏振探测器。 2020-05-15 核分析技术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基于高温下稳定工作的钙钛矿单晶X射线探测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研究员刘生忠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张云霞、刘渝城等合作,在高温下稳定工作的类钙钛矿单晶X射线探测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5-14 核分析技术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水切伦科夫探测阵列基建完成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水切伦科夫探测阵列(WCDA)3号装置闭水试验已完成,这标志着该探测器的基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将顺利进入3号装置的工艺安装阶段。 2020-05-12 核分析技术

清华“极光计划”实现天体软X射线偏振测量

2018年10月29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铜川一号”立方星发射,其上搭载的“极光计划”顺利升空。这是清华大学主导的首个空间天文项目,经过一年观测,项目配备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捕捉到来自蟹状星云及脉冲星的软X射线偏振信号,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自转突变和恢复过程中X射线偏振信号的变化,说明在此过程中脉冲星磁场发生了变化 2020-05-12 核分析技术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