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子新闻

STAR合作组织发布新分析 揭示核物质临界点关键特征

STAR合作组织的一群物理学家近日发表了一项高精度分析结果,该结果基于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粒子碰撞的数据,涵盖了金离子在一系列能量范围内碰撞产生的质子数量。这项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研究,揭示了核物质相图上所谓临界点的关键特征,该点是夸克和胶子物质相转变的独特点。RHIC作为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核物理研究设施,一直是发现临界点研究的核心。临界点对于全面理解和描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至关重要,这种独特的... 2025-09-30

ROS收购Radparts 放射肿瘤学领域强强联合

2025年9月29日,加州旧金山,放射肿瘤学系统公司(ROS)宣布收购全球最大的直线加速器OEM替换部件独立分销商Radparts,此消息将于9月27日至10月1日在旧金山举行的ASTRO 2025大会上正式发布。这一收购举措标志着放射肿瘤学领域两大巨头的强强联合,旨在为全球放射肿瘤学机构提供更为全面、无缝的交钥匙服务。Radparts,前身为Catalyst MedTech旗下子公司,凭借其丰富的OEM替换零件库存,包括射频驱动器、速调管、磁控管等关键部件,在业界享有盛誉。而... 2025-09-30

单忠德:贯彻实施原子能法 推动原子能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

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下称原子能法),自2026年1月15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原子能事业发展和核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强调完善核领域法规体系十分重要,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颁布出台原子能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 2025-09-30

中国核动力院:人工智能融合纯微分形式中子输运方程提升核计算效率

近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核工业智能科学计算团队(AIDIND)牵头,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纯微分形式中子输运方程已在中科院1区TOP顶刊《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2025年第7期正式发表。此项研究成果开发出一种利用人工智能结合纯微分输运方程形式的新方法,让核反应堆中子输运计算变得更快速、更高效。中子输运方程是核科学领域描述中子从产生到消亡输运过程的方程,精确高效的中子输... 2025-09-30

国内首个“核医学和中子俘获治疗创新研发与诊疗中心”在沪成立

2025年9月28日,由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浦东公利医院等联合主办的中日中子俘获治疗高端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中日两国核医学与中子俘获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的前沿进展与未来合作展开深入交流。会议期间,中国首个核医学和中子俘获治疗创新研发与诊疗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同步签署,标志着中国在BNCT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中子俘获治疗作为核医学与放疗交叉的前沿... 2025-09-30

西安交大栗建兴教授团队在轻子束自旋极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结构粒子束(如结构光束、电子束等)已在显微成像、光学操控、计量学、信息存储等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近年来,非相对论体系中的结构自旋极化粒子更是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材料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相对论结构自旋极化粒子束虽然在高能自旋分辨实验、拓扑自旋态写入与擦除、以及高亮度结构γ光的产生等前沿方向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是目前相对论结构自旋极化轻子束的产生一直是研究空白,传统的自旋操控装置(如自旋旋转器、韦恩滤波器、... 2025-09-29

核钟研发获突破 中子振荡精密计时

在很多宏大的宇宙探索科研项目中,核钟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一些宇宙中最深层的奥秘,例如暗物质的性质,以及一些难以捉摸的、塑造宇宙的基本力量。原子钟到核钟,电子振荡到中子振荡原子钟的计时原理,其实是利用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一对轨道之间极为稳定的振荡频率。电子在轨道之间的跃迁,可以通过激光照射来激发——激光的频率恰好与振荡的频率相匹配,这种状态被称为共振——每秒光振荡的次数,决定了时钟的节奏。就原子钟而言,每秒的振荡次数极其稳... 2025-09-29

对称与守恒原理:应用于回旋加速器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对称和守恒,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艾米·诺特(Emmy Noether)的女科学家找到这种联系,使用工具是最小作用量原理,它来自于大自然的另一个底层逻辑:极值。极值的另一种称呼是最优或最简。人类倾向于节约时间,在生活中会尽量选择两地之间用时最少的路,这是一条时间取极小值的最优路径。现在我... 2025-09-29

蔡辉山教授课题组在电磁离子温度梯度湍流驱动电流及其产生机制上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中科院可控核聚变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蔡辉山教授课题组首次利用GEM代码,系统揭示了电磁离子温度梯度湍流驱动电流及其产生机制。相关成果以The current driven by the electromagnetic 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turbulence为题,发表在 Physics of Plasmas 期刊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吕瀚洋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卢志鑫staff scientist和蔡辉山教授。湍流驱动电流是一种无需外部驱动即可在 2025-09-29

黄帆刘鉴峰团队研发超分子调节器 提升放射-免疫治疗核技术疗效

癌症免疫疗法通过利用免疫系统靶向并清除癌细胞,为肿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在各类免疫激活策略中,放疗因其能有效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而备受关注。然而,放疗介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所引发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经常受到肿瘤放疗抵抗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阻碍,其中肿瘤乏氧和细胞保护性自噬是尤为关键的影响因素。黄帆、刘鉴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超分子工程化免疫调节器(HCC4A),通过重编程肿瘤微环境增强抗体非依赖性的放射-免疫治疗。超...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