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农业领域

我国首次利用中能质子束进行甜瓜种子辐照育种实验

近日,原子能院与沈阳农业大学紧密合作,在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上首次开展农作物种子辐照育种实验研究,这也是国内首次利用中能质子束进行甜瓜种子辐照育种实验。 2020-10-13 辐射育种

辐射放射性核素验证了突尼斯传统土壤保持方法的有效性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下,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并与国家核科学技术中心(CNSTN)合作的一个项目一直在使用放射性核素铯137 -137)作为示踪剂,以测量土壤侵蚀的速率(请参阅辐射放射性核素帮助评估土壤侵蚀)并验证保护方法的效率。 2020-10-10 辐照土壤

利用辐照技术开发新品种 改变印尼大豆依赖进口状况

国家核能局同位素与辐射应用中心研究员温达·普斯皮塔萨里(Winda Puspitasari)说:“努力实现大豆生产自给自足不仅要满足该国的粮食需求,而且还要支持该国的农业产业。”印度尼西亚(BATAN)。 2020-10-09 辐射育种

​尼日利亚:核技术帮助逃离恐怖主义的人们面对粮食困境

在位于尼日利亚阿布贾的这个内部流离失所者营地中,滴灌技术使农民的农作物增产60%,为数千人提供粮食和收入来源。 2020-10-02 辐照土壤

看长势!米脂航天育种谷子丰收在望

今年上半年持续干旱,导致大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受到制约,不过在米脂县航天育种地面选育实验田里,谷子已经进入灌浆期,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2020-09-25 辐射育种

作物诱变育种

作物诱变育种 2020-09-24 辐射育种

“月季试管花”等航天育种新成果亮相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

在“航天放飞中国梦”航天科普展暨中国航天成就展(福州站)上,这样的月季试管花吸引了不少目光。该展览于18日在福州开放,是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 2020-09-21 辐射育种

如何利用核技术解决土壤污染和提高生产率?

科学家应对这些对土壤的威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精确定位和跟踪污染物中的原子,使它们可见并可以测量。正如本文所述,他们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优化肥料的使用,并找到减少其作为农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影响的方法。 2020-09-18 辐照土壤

刘录祥:核能辐照后,我要快速找出高铁锌的那株小麦

“你怎么知道你的苹果是不是原产地生产的?通过稳定同位素溯源的办法,就可以鉴定出来。” 谈起农业新技术进展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副所长刘录祥很快提到了核技术在“餐桌问题”上的应用。 2020-09-17 辐射育种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害虫防治有一手

2015年6月,以色列将当地4亿只果蝇运送到巴尔干半岛国家,这些果蝇全都进行了辐射绝育处理,小伙伴们可能会充满疑问,为啥要进行绝育啊? 2020-09-16 病虫防治

袁隆平院士空间诱变育种酿酒高粱种子交接仪式在遵义举行

2020年9月11日上午九时,由贵州省酒业协会、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主办;由贵州黔国酒业集团、湖南袁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袁隆平院士空间诱变育种酿酒高粱种子交接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中国酒都—贵州仁怀经开区贵州黔国酒业集团多功能会议厅举行。 2020-09-15 辐射育种

核技术不仅能治病,还被“搬上了”餐桌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布“2019年中国核农学十大进展”中,核辐射诱变育种榜上有名。核能,竟与餐桌上的粮食组起CP,足够安全吗? 确定靠谱吗? 2020-09-10 辐射育种食品辐照加工

“利用多同位素技术解析农业面源污染物来源”技术成效显著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于寒青副研究员课题组主持完成的“利用多同位素技术解析农业面源污染物来源”研究,入选由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发布的2019年度我国核技术农业应用十项重大新进展。该成果对流域农业污染溯源与控制示踪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2020-09-07 辐照土壤固废处理

太空计划为牲畜培育顶级牧草 提高乳制品质量

中国的航天器以部署宇航员,研究地球和传输信号等事物而闻名,但也有一些航天器执行的任务既不为人们所熟知,也不是通常归因于太空探索。这样的任务之一是帮助提高乳制品的质量。 2020-09-04 辐射育种航天航空

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优质、丰产、高抗新品种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无论在开展高科技育种,拓宽育种途径,创制新的高产优质品种,还是面向国家农业和生态建设等的重大需求服务国计民生方面,利用载人航天技术开展空间诱变育种实验,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020-09-03 辐射育种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