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育种
12月11日,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花卉重离子辐照育种试验。
2020-12-16
辐射育种
从育种角度看,航天育种引发种子基因变异的频率相对较高,类型更丰富、有益变异更多,有专家指出航天育种有益突变频率是地面育种的10倍。
2020-12-15
辐射育种
本次交接的航天育种种子包括水稻和旱稻两个品种。双河地区旱稻的引进,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使水稻的种植不再受到人工灌水的限制,节约大量的农业用水,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低洼地、水沙地块种植改良有所帮助。
2020-12-14
辐射育种
2020年12月6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正择机返回地球。记者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探测器上搭载了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的紫花苜蓿和燕麦种子,这两种作物在太空中进行空间诱变实验。
2020-12-09
辐射育种
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和核技术,科学家正在使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来生产更有价值的牛犊,从而最终增加乳制品供应,并随后增加100名女农民的收入。
2020-12-03
辐射育种
经过系列严格评审和地面试验,华农提供的水稻材料随着嫦娥五号飞向月球。人类为什么要把种子送到太空?与以往的航空育种相比,这次又有什么不一样?
2020-11-27
辐射育种
我们有一天会在太空殖民吗? 我们的孩子会拜访其他星球吗?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克服一个关键挑战:如何在远离地球的地方养活自己。
2020-11-25
辐射育种
太空育种(又叫航天育种)就是将植物种子或枝芽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太空微重加重离子、多种宇宙射线、大交变磁场和短期过载等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突变,再到地面选育、试种,最终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
2020-11-17
辐射育种
据介绍,用“空间啤酒酵母”生产的“太空啤酒”,目前正在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前期准备,不久就有望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2020-11-17
辐射育种食品辐照加工
自人类进入太空离开地球以来,航天技术就是各个国家着重发展的重要项目。航天诱变又称空间诱变,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的诱变技术。
2020-11-06
辐射育种
“我是科学家”第24期演讲现场,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航天生物总工程师赵辉带来演讲:《航天育种不是大南瓜》。
2020-11-02
辐射育种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束诱变育种”项目落户河南平安种业,标志着双方联合开展的重离子束辐射育种研究正式拉开了帷幕。
2020-10-29
辐射育种
10月25日,陇南市武都区举行交接仪式,迎接由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载而归的油橄榄种子。这是陇南油橄榄种子首次实现太空搭载试验,旨在从“太空种子”中选取更优质的油橄榄种子进行种植,以此扩大油橄榄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及质量。
2020-10-28
辐射育种
中睿新农是集航天有机水果玉米、水果黄瓜、哈密瓜、南瓜等品种、农业种植基地、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及食品互联网销售的综合服务商,致力于以品种优异、现代有机种植方式、数字创新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打造新农村特色、新农业、新农人绿色经济。
2020-10-26
辐射育种
位于孟买的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ARC)是印度政府原子能部门下属的首要研究中心,从事核科学和相关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活动。BARC成立65多年来,不仅在核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在农业科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农业领域做出了一些开创性和高质量的贡献研究。
2020-10-20
辐射育种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