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打开宇宙之门》第七集:探寻新元素 | 元素合成的超级武器→

2025-01-23 15:07     来源:中国科协之声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元素 视频 重离子加速器

你知道宇宙世界是怎么组成的吗?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来自哪里?如何合成119号元素?

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等单位联合制作播出的系列科学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近期在CCTV-9上映。 本片聚焦一系列我国自主研发的大科学装置,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了科学解读,展示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这些超级装备所孕育的重要科研成果。

让我们一同走进《打开宇宙之门》第七集《探寻新元素》,一起看→

第7集 探寻新元素 

你相信吗?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部分来自大约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大爆炸瞬间产生了大量的氢、氦以及少量的锂元素。之后,随着恒星的出现,氢元素和氦元素在恒星内部通过原子核聚变生成了铁元素之前的所有元素。在之后的上百亿年中,通过中低质量恒星核燃烧、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合并形成了铁之后的其他元素。这所有的元素组成了我们色彩斑斓的宇宙世界。

但是,很多元素在宇宙中也许存在,地球上却未必能找到。事实上,我们熟知的元素周期表上92号铀之后的元素,都是由科学家人工合成的。

在中国西北的重要城市,兰州,卧藏着一条科技巨龙——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它是元素合成的超级武器。

人工合成元素的关键是用一种元素的原子核作为“炮弹”来轰击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当两个原子核发生熔合后,就产生了新的元素,新元素的质子数就是之前两种元素质子数之和。比如,用原子序数为5的硼原子核轰击原子序数98的锎原子核,会得到103号元素铹。

目前人类发现或合成的元素共118种,科学家下一个目标是合成119号元素。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志远说,118号元素是用钙48这种“炮弹”去轰击98号元素锎,从而合成的。要做119号元素的话,无非就是把锎元素换成它的下一个元素,就是99号元素。

然而全世界99号元素锿的产量只有微克量级,无法做成靶材,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变换炮弹原子核和靶原子核的组合。

变换炮弹原子核和靶原子核的组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两个重的原子核之间存在的排斥力会大大加强,两个原子核熔合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只有尽可能地用轻的炮弹原子核去轰击重的靶原子核,才有可能合成119号元素。

为了提高新元素合成的概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炮弹粒子束流在单位时间的数量,也就是束流强度。为此,科研人员建成了一台专用于超重元素研究的加速器,为冲击合成新元素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张志远说:“我们将束流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十分之一,让它去轰击另外一个原子核。”

重离子加速器的离子源是整个装置的起点,被加速的炮弹原子核进入加速器隧道。

 

这些金属靶材,它们的厚度只有几微米,炮弹原子核形成的束流打在金属材料上,发生核反应,熔合成为新的原子核。

合成的新原子核进入到探测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衰变,最终被探测器探测到。
一旦被成功鉴别,就标志着超重元素被成功合成。

目前这台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已稳定运行超过10000小时,合成119号元素虽然难,但其研究已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一起来看第七集吧



推荐阅读

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惠州成功举办

9月19日至21日,高能缪子散射物理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孙志宇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赵光达、詹文龙、张肇西、马余刚、赵红卫、邹冰松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与会代表围绕高能缪子束物理... 2025-09-2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兰州泰基调研

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国科离子全资控股公司兰州泰基调研。李强详细了解相关技术原理和产品产销应用情况。他说,甘肃在发展重离子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具备较好基础。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夯实核心技术能力。要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 2025-09-19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心成功举办“重离子加速器技术及社会应用”专题培训

2025年8月26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在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成功举办重离子加速器技术及社会应用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加速器物理与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夏佳文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培训由中心副主任毛亚虹主持,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培训。夏佳文院士系统阐述了重离子加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肿瘤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自主研发的碳离子治疗系统为... 2025-09-01

RIBLL2新建实验终端实现中等质量区束流碎裂产物的清晰鉴别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兰州第二条放射性束流线(RIBLL2)上建成新的实验终端,并实现了中等质量区束流碎裂产物的清晰鉴别。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放射性核束实验技术的兴起,核物理研究迎来了新机遇。过去几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建成了多台放射性核素分离装置,例如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FRS、法国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LISE、日本理化学... 2025-08-23

强流极化H/D离子源系统通过专家测试验收

8月1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离子超导同步加速器(NICA)上的关键技术合作研究课题四下一代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合作研制——强流极化H/D 离子源在兰州成功通过专家组测试验收。由来自兰州大学、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及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专家组现场参加了测试。自旋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极化离子束中粒子自旋取向高度有序排列,允许人们利用自旋这一额外的自由度开展高精度前沿物理研究。极化离子源是产生强流高品... 2025-08-2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