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一体化快堆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2025-08-26 09:48     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体化快堆

核反应堆堆芯余热导出能力,对反应堆基本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冷却剂的自然循环流动,实现堆芯余热的非能动导出,是快堆固有安全性能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快堆中有效实现并验证自然循环,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和难点。

近日,由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试验结果通过了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等专家的审查。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快堆新型非能动余热导出技术的原理验证试验,标志着一体化快堆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为推动一体化快堆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解决池式快堆自然循环这一世界性难题,原子能院在一体化快堆的设计中,采用新型非能动余热导出技术,能够在不依赖任何能动设备动作的情况下,有效、可靠地带走堆芯余热。但由于反应堆堆本体内设备众多、结构复杂,很难确定新型堆芯余热导出系统的工作机制,且自然循环现象微弱,极易受到结构和参数差异的影响,难以被充分捕捉,给反应堆设计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

为有效支撑反应堆设计、提高技术成熟度、确保反应堆安全,原子能院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突破了快堆自然循环和新型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的试验模拟技术,成功研制出全可视化的一体化快堆整体模拟试验装置,并开展了技术原理验证。该装置是一体化快堆首个整体性瞬态试验装置,能够模拟反应堆从正常运行到停堆后非能动余热导出过程中的多个关键物理过程,是揭示一体化快堆新型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工作原理的重要平台,并有望在其它快堆的设计研发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充分认识一体化快堆从正常运行到非能动余热导出过程中的冷却剂行为、关键现象以及自然循环建立机制,原子能院已全面掌握新型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的技术原理,获得的关键数据可为反应堆工程设计提供重要支撑。



推荐阅读

高性能新型碳-13呼气分析仪获批上市

近日,中国同辐旗下中核海得威独立自主研制的新型Suπ one 13C呼气分析仪顺利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技术的自主突破,为幽门螺杆菌诊断提供更可靠、更高效、更便捷的解决方案。这是中国同辐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呼气检测技术革新的又一重要突破。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病因,我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防控形势严峻,及早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 2025-09-10

我国实现完全自主化堆产钼锝发生器产业链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近日,在中核集团同位素生产协同平台统筹下,中国原子能所属核理化院/公司-核动力院-中国同辐所属中核高通密切合作,实现我国首次采用高丰度钼-98(Mo-98)同位素堆辐照制备钼-99(Mo-99),以此为原料制备凝胶型钼锝发生器(即钼-98→钼-99→锝-99m)的自主化制备技术路线贯通,标志着我国具备完全自主批量化供应锝-99m(Tc-99m)的能力,改变了长期以来锝-99同位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锝-99m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是钼-99的衰变产物,是目前全球... 2025-09-09

BREST-OD-300反应堆大型产品运抵第四代能源综合体建设现场

一批用于创新型快中子反应堆BREST-OD-300的大型产品已运抵位于托木斯克州谢韦尔斯克封闭行政区内的第四代实验和示范能源综合体建设现场。这些设备包括反应堆装置中央腔的金属壳体、活动区篮筐的内壳以及外围腔的第一层壳体(外围腔共四层),均由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机械制造部门制造。中央腔壳用于容纳活动区篮筐和燃料组件,外围壳则将容纳主循环泵、两台蒸汽发生器以及反应堆应急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器。与传统的轻水热堆VVER不同,BREST-OD-3... 2025-09-09

HEPS首台X射线双盘热负载斩波器完成出厂验收

8月18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首台X射线双盘热负载斩波器成功完成出厂验收。斩波器工作转速0~35Hz,占空比可调范围0~45%,远端动态极限真空度优于2×10⁻⁶Pa,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斩波器可对X射线束流进行精确时间调控,束流峰值功率不变,平均功率可调,以间歇照射方式有效降低下游光学元件和样品的热负载。该设备达到国际最高的束流热负载能力(8.5kW),将用于HEPS硬X射线成像线站。在HEPS团队协助下,东莞研究部王平、蔡伟亮等研究... 2025-09-09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