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浪潮中,东南亚地区正积极将核能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此前,该地区因对成本、废物管理和风险的担忧,在核能应用上犹豫不决。如今,面对地缘政治和治理考量,东南亚国家重新投资于人力、技术、监管和体制能力建设,力求核能转型成功。

东南亚能源结构目前仍以化石燃料为主,但电力需求增长迅速。预计到2035年,该地区电力需求将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四分之一。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东南亚国家正采取“多管齐下”策略,不仅关注太阳能和风能,还积极探索氢能、地热能和核能等替代能源。核能作为平衡清洁能源组合的关键要素,再次受到政策支持和投资青睐。
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这五个国家占东南亚能源需求的89%,它们都在推进核能发展计划。印尼计划到2040年建成10000兆瓦核能发电装机容量;马来西亚将核能重新纳入净零排放目标;菲律宾成立原子能监管局,负责监督核能活动;泰国在发展规划草案中重新纳入小型核电站项目;越南则计划到2053年实现4000至6400兆瓦核电装机容量。
然而,这些新计划需大量监管、教育和投资。许多东南亚国家已放缓或停止核能培训项目,需迅速重建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时,各国政府需确定部署何种类型反应堆,评估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案。地缘政治也影响选择,主要核能供应国在技术、融资、培训等方面各有不同。各国需全面评估反应堆技术,协商供应商安排,培养国内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