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指出,18F-FDG PET/CT成像在肿瘤学领域可能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近年来,此类检查的使用量急剧上升,仅2020年,美国就完成了超过200万次18F-FDG PET/CT扫描。尽管18F-FDG PET/CT对癌症的诊断和分期具有显著益处,但新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形下,其他检查手段同样有效,此时18F-FDG PET/CT的使用或显冗余。

专家们在《临床影像学》杂志上详尽阐述了他们的发现。华西医院核医学科的李倩瑞及其团队指出:“主要肿瘤学指南,如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均推荐18F-FDG PET/CT用于多种诊断、分期等用途。然而,不当使用18F-FDG PET/CT扫描会给患者带来辐射暴露、侵入性操作、过度诊断、过度治疗、患者焦虑及成本效益失衡等诸多问题,同时增加医疗开支,对医疗系统造成负担。”
该研究小组对中国某医院2022年全年近1000例肿瘤18F-FDG PET/CT扫描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探究检查申请的模式及其诊断价值。两位核医学专家依据NCCN指南,评估了这些检查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在900例扫描中,近30%可能不恰当。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癌症的检查更易被认为不恰当,而循环系统癌症的检查则更易得出阳性结果。研究还发现,许多患者本可采用特定癌症的筛查检查,这些检查往往能提供与18F-FDG PET/CT相似的诊断信息。研究团队认为,针对该问题的教育和指南是减少不适当检查申请的最有效途径。作者强调:“制定高质量证据和基于证据的指南建议,并提供18F-FDG PET/CT适应症的必要细节,可能是减少过度使用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