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研究称18F-FDG PET/CT成像在肿瘤学中或存过度使用

2025-11-18 15:34          18F-FDG 肿瘤 PET/CT

最新研究指出,18F-FDG PET/CT成像在肿瘤学领域可能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近年来,此类检查的使用量急剧上升,仅2020年,美国就完成了超过200万次18F-FDG PET/CT扫描。尽管18F-FDG PET/CT对癌症的诊断和分期具有显著益处,但新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形下,其他检查手段同样有效,此时18F-FDG PET/CT的使用或显冗余。

研究称18F-FDG PET/CT成像在肿瘤学中或存过度使用

专家们在《临床影像学》杂志上详尽阐述了他们的发现。华西医院核医学科的李倩瑞及其团队指出:“主要肿瘤学指南,如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均推荐18F-FDG PET/CT用于多种诊断、分期等用途。然而,不当使用18F-FDG PET/CT扫描会给患者带来辐射暴露、侵入性操作、过度诊断、过度治疗、患者焦虑及成本效益失衡等诸多问题,同时增加医疗开支,对医疗系统造成负担。”

该研究小组对中国某医院2022年全年近1000例肿瘤18F-FDG PET/CT扫描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探究检查申请的模式及其诊断价值。两位核医学专家依据NCCN指南,评估了这些检查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在900例扫描中,近30%可能不恰当。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癌症的检查更易被认为不恰当,而循环系统癌症的检查则更易得出阳性结果。研究还发现,许多患者本可采用特定癌症的筛查检查,这些检查往往能提供与18F-FDG PET/CT相似的诊断信息。研究团队认为,针对该问题的教育和指南是减少不适当检查申请的最有效途径。作者强调:“制定高质量证据和基于证据的指南建议,并提供18F-FDG PET/CT适应症的必要细节,可能是减少过度使用的有效方法。”


推荐阅读

从前列腺癌到神经内分泌瘤:一个叫“PSMA”的靶点正在改变癌症治疗

在对抗癌症的战争中,最关键的突破往往来自于我们对癌细胞独特标记的发现。对于前列腺癌,尤其是凶险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一个名为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靶点,彻底改变了诊疗局面,成为近年来肿瘤学界最闪耀的明星之一。PSMA是什么?PSMA是一种大量存在于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尤其在晚期和耐药的患者中,其表达水平会异常升高。更妙的是,它在正常组织和其他器官中分布极少。这使它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靶子,让我们可以设计... 2025-11-19

澳大利亚首台公共资助Quadra PET/CT扫描仪落户

澳大利亚首台由公共资金资助的Quadra PET/CT扫描仪,现已落户墨尔本的保拉·福克斯黑色素瘤和癌症中心。卫生部长玛丽 - 安妮·托马斯参观了耗资1.52亿美元的中心,视察了这台先进的四极杆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分子成像扫描仪。该项目由艾伦工党政府和阿尔弗雷德基金会投资1200万美元,阿尔巴尼斯工党政府提供配套资金,是全国第二家此类机构。该扫描仪能在短短五分钟内完成全身扫描,相比传统30 - 60分钟的扫描,能更好检测较小... 2025-11-18

核心脏病学技术持续革新 超越传统灌注成像范畴

核心脏病学正进入一个超越传统心肌灌注成像范畴的新阶段。布里格姆妇女医院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科主任Marcelo Di Carli博士指出,该领域正迅速扩展到诊断和监测复杂性心脏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心肌炎及心血管感染。作为《核心脏病学杂志》主编,Di Carli表示:"核心脏病学不仅限于灌注成像,在其他领域也展现出独特价值,这令人振奋。"淀粉样变性成像已成为常规诊断手段。Di Carli强调,核成像作为诊断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主要非活检方法取得突... 2025-10-28

“零噪声”DSA十大创新技术交流会 全球首创十大介入创新技术发布

130年前伦琴发现X射线,开启了医学影像的新时代,今天AI赋能下的介入医学则大步迈向人机协作的新阶段。10月19日,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零噪声DSA十大创新技术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表示。数百位心脏、肿瘤、神经、外周介入等领域专家齐聚一堂,深度解码技术如何重塑介入诊疗生态。会上,全球首创十大介入创新技术发布,DSA人工智能超级平台uVera全面升级。大会现场。受访者供图介入诊疗是... 2025-10-23

PET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评估中展现应用前景

最新研究显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为神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风》(Stroke)期刊,文章题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PET成像:方法学、意义及在神经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该研究探讨了PET成像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方面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为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断和风险评估开辟了新途径。PET成像技术通过追踪特定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能够... 2025-10-20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