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检查中,患者常需注射带有放射性的核素显像剂,这些“放射小客人”虽能帮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却也让不少人担忧辐射对家人的影响。其实,只要掌握科学防护方法,就能在治疗的同时保障家人安全。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科学防护。
不同放射性药物的“停留时间”差异显著。例如,骨扫描常用的99mTc半衰期仅6小时,24小时内基本衰减完毕;PET-CT检查使用的18F半衰期更短,仅109分钟,8小时后辐射水平已接近安全范围。这类短半衰期药物注射后,患者只需在24小时内与家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短暂接触无需过度紧张。但治疗甲状腺疾病的131I半衰期较长,服用后1周内需避免接触孕妇和儿童,必要接触时需保持1米以上距离。哺乳期妈妈若接受99mTc检查,需暂停哺乳4小时;若使用131I,则需中断哺乳至少3周。
家庭防护的核心是“远、短、净”。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拥抱、亲吻等亲密接触;单次接触时间不超过5分钟,避免整夜同床;勤洗手、清洁接触物品,患者的水杯、餐具单独使用。多喝水能加速放射性物质排泄,检查后当天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有助于降低辐射残留。
医院也设有严密的辐射防护措施。医护人员通过专业仪器实时监测辐射剂量,接触患者时穿戴铅衣、防护手套,既保护自身安全,也避免患者受到额外辐射。若医生未特别叮嘱,说明辐射风险已处于安全范围。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阈值内,遵医嘱做好防护即可安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