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装备
近日,在中核集团同位素生产协同平台统筹下,中国原子能所属核理化院/公司-核动力院-中国同辐所属中核高通密切合作,实现我国首次采用高丰度钼-98(Mo-98)同位素堆辐照制备钼-99(Mo-99),以此为原料制备凝胶型钼锝发生器(即钼-98→钼-99→锝-99m)的自主化制备技术路线贯通,标志着我国具备完全自主批量化供应锝-99m(Tc-99m)的能力,改变了长期以来锝-99同位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锝-99m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是钼-99的衰变产物,是目前全球...
09-09
头条
8月29日,华硼中子自主研发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系统HyBorSys®成功通过上海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上检院)注册检验并举行交付仪式。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湖州医院,湖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领导莅临现场。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这把抗癌利剑已完成上市前最为关键的技术大考,即将迈入临床试验阶段,为癌症治疗带来全新曙光。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是对产品性能与安全性的...
2025-09-01
核医学硼中子俘获治疗
8月28日,韩国核安全与安保委员会批准了重大运营变革,涉及18座核电站的多项改造及韩国电力核燃料公司设施改进。当日,韩国核安全保安委员会委员长崔元浩称,第220次核安全保安委员会召开,审议通过了核电设施运行事业许可变更方案。该许可证适用于韩国水电原子能公司申请的18号反应堆和新月城1号和2号机组的运行改造,以及韩国电力公司核燃料公司的业务改造。韩国核安全委员会(NSSC)依据韩国核安全研究所的技术审查,确认这些反应堆安全且符合《...
2025-08-30
国际视窗
8月27日塔斯社消息,科学家在俄罗斯同步加速器西伯利亚环光子源(SKIF)的助推器中成功实现了循环电子束。SKIF共享使用中心主任叶夫根尼·列维切夫在技术工业 - 2025会议期间向塔斯社透露,这一成果将助力该装置在今年秋季达到其设计容量3千兆电子伏特(GeV)。SKIF是一座正在新西伯利亚附近建造的巨型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俄罗斯首个、也是全球最强大的第四代同步辐射源,计划于2025年底发射。它能够让人们窥视物质内部,获取有关物质结构和行...
2025-08-30
俄罗斯同步辐射
8月27日塔斯社消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将联合合作伙伴,在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优先 - 2030联邦项目青少年与儿童国家项目的支持下,于2027年启动高科技分束器的生产。该装置用于分离用于4 + 代装置的同步加速器光束。在第十二届国际技术发展论坛Technoprom - 2025上,相关方签署了关于研发和启动生产的协议。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代理校长列昂尼德·苏希克称,目前俄罗斯正同时建设多个新一代同步加速器和中子辐射源,如西伯利亚环形光子源(SK...
2025-08-29
俄罗斯
8月21日,日本国立量子与放射科学技术研究所(QST)宣布,日本首个国产高功率微波源——回旋管,已在法国南部圣保罗莱迪朗斯正在建设的国际聚变实验堆(ITER)上安装完毕。ITER项目是日本、欧洲、美国、俄罗斯、韩国、中国和印度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开展科学技术验证以实现核聚变能源。日本在关键设备研发和制造中发挥关键作用,QST作为日本国内相关机构,正推动此类设备采购。日本在回旋管研发方面实力强劲,ITER将使用的24台回旋管中,有8台...
2025-08-29
日本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合作开发出一种移动式μ子探测器,有望加强对乏核燃料的监测,助力解决量子计算关键挑战。μ 介子探测器首席研发员 Polad Shikhaliev 旁观 ORNL 维格纳杰出研究员 JungHyun Bae 的身影,后者正在观察他在博士研究期间设想的 μ 介子探测器内部结构。图片来源:Sumner Brown Gibbs/ORNL,美国能源部μ子是一种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的基本亚原子粒子,科学家可利用其像中子一样深
2025-08-29
美国
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和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研发的首台国产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设备,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完成了首例患者的全流程治疗。BNCT是我国首台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BNCT设备,其关键技术来源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体现了我国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为了推进BNCT项目进展,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等组建成立了专门从...
2025-08-27
核医学硼中子俘获治疗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准备和建设,JUNO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完成JUNO探测器灌注并开始运行取数,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JUNO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说。位于水池内(尚未灌水)的中心探测器(外部图)JUNO...
2025-08-26
中微子
8月14日 我国核医学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清华大学与磐美迪(PanMediso)今日宣布,双方产学研项目成功攻克新型同位素Ac-225(锕-225)的制备核心技术。此举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紧缺的α核素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为全球癌症治疗提供中国方案。Ac-225凭借精准靶向治疗能力,被誉为新一代同位素之星。其释放的α粒子,其传能线密度(LET)比β核素高出近百倍,肿瘤杀灭效果显著优于β核素,且α核素可直
2025-08-26
核医药
核反应堆堆芯余热导出能力,对反应堆基本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冷却剂的自然循环流动,实现堆芯余热的非能动导出,是快堆固有安全性能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快堆中有效实现并验证自然循环,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和难点。近日,由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试验结果通过了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等专家的审查。这是国内首个针...
2025-08-26
技术装备
近日,由中国发明协会举办的2025年度发明创业奖评选结果揭晓,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凭借首台套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装置的研制与应用项目,从众多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摘得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此次获奖,是对我们深耕农业科研创新的莫大鼓舞。这一荣誉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彰显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在科研创新中的强劲实力,印证了我国在新兴育种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贡献...
2025-08-26
诱变育种辐射育种
近日,近代物理所超导直线加速器团队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装置注入器集成测试中取得重要进展: 17套超导加速段低温模组(包含6套QWR007型与11套HWR015型)全部完成集成装配与上线安装,整体工作达到高质量标准,为HIAF建设提供了关键的低温系统支持。作为超导直线加速器的核心组件与低温系统中最大负载端,低温模组的集成装配在工程复杂度与精度方面均属高难度挑战。自2024年11月底启动集中攻关以来,团队历经约200天全力推进,创新采用了标准...
2025-08-26
技术装备
8月20日,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的高温锂铅综合实验平台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平台磁场强度高达4 T,哈特曼数达104量级,首次覆盖了聚变堆芯的典型运行参数区间,是聚变堆液态金属应用研究的关键装置,综合性能国际领先。平台可同步开展液态包层/第一壁磁流体动力学(MHD)效应验证以及流动锂铅环境中的原位力学性能测试,为未来聚变堆建设提供关键数据支持。高温锂铅综合实验平台液态金属在磁约束聚变堆的工程化应用长期受制于极高的MHD压...
2025-08-25
技术装备
近日,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气体注入系统(GIS)采购包阀门箱及真空室外注入线在法国ITER组织总部顺利通过制造准备评审(MRR)。ITER组织工程建设总指挥塞尔吉奥·奥兰迪(Sergio Orlandi)对西物院项目团队的专业能力和高效执行给予高度评价,并向团队表示祝贺与感谢。据悉,气体注入系统最终设计(FDR#2)已于2025年4月30日正式关闭,较ITER组织原定计划推迟一年。为保障首批次4套加料阀门箱于2...
2025-08-25
技术装备
2025年8月19日,《ITER磁体变流器电源二期现金任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在北京签署。这是中方在ITER实物贡献(采购包)之外承担的重大现金任务协议。此次签署活动由ITER组织副总干事罗德隆主持,以线上方式进行,协议由核聚变中心主任王艳与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签署。巴拉巴斯基总干事对中方成功争取此ITER现金采购任务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中方为ITER项目稳步实施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王艳主任感谢ITER组织对中方能力...
2025-08-25
技术装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