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装备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攻克无感睡眠监测世界难题,“毫米波雷达+大模型”实现睡眠无感监测

睡眠障碍正困扰全球数十亿人,而传统睡眠监测设备复杂昂贵、需接触人体,导致精准睡眠医疗服务难以普惠。近日,我国科研团队成功攻克无感睡眠监测世界难题,研发出基于毫米波雷达与大规模深度学习的非接触、高精度睡眠监测系统,相关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现有监测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需在患者身体粘贴多个电极,程序烦琐,体验差;居家睡眠监测设备虽简化,但仍需佩戴传感器,舒适性和依从性低,难以大范围推广。针对这一难题,南京... 2025-10-25 技术装备

中广核苏州院SiC半导体中子探测器产业化获突破 首次签订中科院供货合同

近日,中广核苏州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成功签订供货合同,将为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提供两台自主研发的SiC中子能谱探测器。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因宽禁带特性,可适配核反应堆高温、高辐照的恶劣工况,极有潜力制备出满足核电需求的核辐射探测传感器。2020年起,苏州院依托国家发改委多项专项,攻克高性能器件制备、封装及高频弱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小体积、低功耗的SiC中子传感器,中子注量测量灵敏度显著提升,强辐... 2025-10-25 技术装备

广东省特检院珠海检测院一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日前,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申请的发明专利利用多种导波模式联合检测压力管道腐蚀缺陷的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专利是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立项科研项目《2025CY-2-11基于超声导波阵列的压力管道弯头腐蚀缺陷检测方法研究及装置研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综合采用多种导波模式,并结合高精度检测算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单一导波模式在压力管道检测中精度不足的问题,为压力管道无损检测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技... 2025-10-24 无损检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观测到甲硫醇紫外光解离新通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团队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ke Ashfold教授合作,观测到甲硫醇分子(CH3SH)紫外光解离的中间原子抽取通道,生成S(1D)+CH4产物,揭示了多原子分子光化学多通道解离新机制。甲硫醇广泛存在于星际空间,其光化学对星际介质中硫元素的化学行为、复杂分子形成途径,以及生命前物质的起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表明,甲硫醇在紫外光照射下,主要发生... 2025-10-24 技术装备

研究发现WWOX基因胚系失活突变促进甲状腺癌发生发展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合肥肿瘤医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现WWOX基因胚系失活突变促进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该研究提供了功能机制证据,在机制上连通了WWOX遗传变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进程。WWOX基因位于人类第16号染色体的FRA16D脆性位点,在多种癌症中频繁发生基因缺失,被视为抑癌基因。但是,WWOX基因缺乏典型抑癌基因所应有的功能失活突变的证据。研究团队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在一例混合性甲... 2025-10-24 核医学

自旋量子干涉效应的原子尺度调控研究获进展

量子干涉是量子态叠加原理和粒子波动性的直接体现。当系统处于两种量子态的相干叠加时,相位演化导致相长或相消干涉。LZSM干涉被认为是实现快速可靠量子相干操纵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在具备原子级可控性的自旋体系中实现对LZSM干涉的有效控制,并探讨强驱动下多体自旋量子态的非平衡动力学,仍是当前量子信息领域亟待突破的科学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锴团队,利用自主设计和搭建的电子自... 2025-10-24 核技术

先通医药XTR008获国际顶级双认证,肿瘤学顶刊 & ESMO LBA同期发布

近日,先通医药自主研发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XTR008中国III期临床研究成果已正式于肿瘤学国际顶级期刊Annals of Oncology(影响因子:65.4)发表。同时,该研究最新分析结果成功入选本届ESMO大会LBA(Late-Breaking Abstract,最新突破性摘要),并在ESMO年会优秀论文会议(Proffered Paper Session)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容锐教授作口头报告,向全球肿瘤学界展示XTR008作为单药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卓越临床表现,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广 2025-10-24 技术装备

上海应物所辐照技术制备多功能光热水凝胶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利用高能射线辐照技术制备多功能水凝胶用于太阳能蒸汽发电-光催化降解-热电联产(SSG-PCD-TE)的三元耦合系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All-in-one photothermal hydrogel: Graphene@CuS with microchannels for fast evaporation ,water purification ,and heat reuse.为题,发表在化工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论 2025-10-24 技术装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研究员团队在聚乙烯回收转化制乙烯和丙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研究员团队在聚乙烯回收转化制乙烯和丙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losed-loop recycling of polyethylene to ethylene and propylene via a kinetic decoupling–recoupling strategy》为题,于2025年10月14日发表在《自然-化学工程》(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上。聚烯烃塑料(尤其是聚乙烯PE)在环境中难以降解,造 2025-10-23 技术装备

俄罗斯成功研制新型椭圆波荡器 辐射源性能测试表现优异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NSU)近日宣布,该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创新型椭圆波荡器,并顺利通过辐射特性测试。这款设备专为同步辐射光源设计,能够产生高强度、高准直性的椭圆偏振X射线,为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凝聚态物理等前沿领域研究提供重要工具。该椭圆波荡器采用创新磁结构设计,通过精确控制电子束在周期性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产生波长范围覆盖软X射线至硬X射线的椭圆偏振辐射。测试结果表明,该设备在辐射强度、偏振纯度和能谱分布等... 2025-10-23 核技术

核医学心脏病学迈向新时代:超越灌注成像,拓展疾病诊断边界

核医学心脏病学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范围已远超传统的心肌灌注成像领域。布里格姆妇女医院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科主任、心血管影像执行总监马塞洛·迪·卡利(Marcelo Di Carli)博士表示,该领域正迅速向诊断和监测复杂心脏疾病拓展,如心脏淀粉样变性、结节病、心肌炎乃至心血管感染等。令人振奋的是,核医学心脏病学不再局限于灌注成像,在其他领域也发挥着独特作用。身为《核医学心脏病学杂志》主编的迪·卡利向《心血管商业》杂志介... 2025-10-23 核医学

“零噪声”DSA十大创新技术交流会 全球首创十大介入创新技术发布

130年前伦琴发现X射线,开启了医学影像的新时代,今天AI赋能下的介入医学则大步迈向人机协作的新阶段。10月19日,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零噪声DSA十大创新技术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表示。数百位心脏、肿瘤、神经、外周介入等领域专家齐聚一堂,深度解码技术如何重塑介入诊疗生态。会上,全球首创十大介入创新技术发布,DSA人工智能超级平台uVera全面升级。大会现场。受访者供图介入诊疗是... 2025-10-23 核医学辐射成像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PET/CT

德国西门子召回多款3T磁共振设备 因氦气排放故障存安全隐患

德国医疗设备巨头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近日针对旗下多款3T磁共振(MR)及PET/MR扫描仪发布了一级召回通知,原因是这些设备的磁体排气系统存在潜在严重安全问题,可能导致氦气泄漏风险,危及患者及操作人员安全。据悉,此次召回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包括美国、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9月30日发布召回公告,将该事件列为一级召回——这是FDA最严重的召回类别,意味着使用相关设备可能导致人员... 2025-10-23 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

麻省理工发布核动力航运安全手册 探讨关键风险与监管挑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近日发布了一本关于核动力航运安全的手册,为未来航运业核推进技术的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该手册聚焦核反应堆设计与事故场景等核心议题,旨在为接下来几年核能与海事领域的监管研究和技术开发奠定基础,助力核动力船舶的商业化应用。这本手册深入分析了核动力航运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涵盖了从核反应堆的设计原理到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情景,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全面的风险评估框架。MIT的研究团队指出,核动力... 2025-10-23 产业应用

费米实验室突破性研究:压缩光技术有望加速量子网络发展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lab)近日宣布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创新性的"压缩光"技术,成功将量子信号噪声降低至接近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极限的水平。这项突破为构建未来量子互联网所需的超稳定量子网络连接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传统量子通信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量子信号极易受到环境噪声干扰。费米实验室团队开发的压缩光技术通过精确操控光场的量子涨落,将特定噪声分量压缩至极低水平,同时保持信号完整性。实验数据... 2025-10-23 国际视窗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