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7月8日,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的物理专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将会是未来二十年最具颠覆性的科学变革,这会永久改变人类能源问题,足以支撑未来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最早源自于2015年未来产业成立大会上,一群世界知名的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出打造属于中国的科学大奖的倡议。次年,未来科学大奖应运而生,单项奖金规模...
07-12
头条
荷兰媒体:她让中国核技术领先美国50年,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叫王承书,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因为她,中国在核技术上面完成了重大的突破,原本中国是无核国家,核技术垄断的是美国和那时候的苏联,但是在她的带领下,中国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
2021-02-22
专家观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副研究员周海山课题组,在辐照缺陷对α-氧化铝阻氚涂层阻氚性能影响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1-02-20
专家观点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李贵新课题组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Tal Ellenbogen课题组等在基于几何相位(Pancharatnam-Berry Phase)的非线性超构表面太赫兹辐射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1-02-19
专家观点
为一种高效的水质净化手段,真空紫外(VUV)技术在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VUV技术在去除目标污染物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副产物的生成,如过氧化氢(H2O2)和亚硝酸根(NO2-),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2021-02-02
专家观点
ITMO大学的物理学家已经改进了使用液体将光辐射转换为太赫兹辐射的方法,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这是没有希望的。但是,在这种介质中实现的转换效率却是破纪录的0 1%。
2021-02-01
专家观点
们可以聚变氢同位素原子核创建氦原子——太阳存在类似的进程,同时释放出核聚变能量,但与之不同的是,他们进行的这种冷聚变反应能在室温下进行,未投入更多能量便能实现核聚变产生能量。
2021-01-28
专家观点
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离不开科技的助力,科技考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2021-01-27
专家观点
揭秘未来“黑科技”石墨烯!听李永乐老师讲碳的同素异形体
2021-01-26
专家观点
2020年1月19日,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守贤先生在北京逝世。先生一生坚守在加速器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并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架起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加速器领域积极合作的坚实桥梁,为我国高能物理和粒子加速器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021-01-20
专家观点
本研究采用加速分子动力学、辐照与原位透射电镜(TEM)分析表征及TEM图像模拟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位错环开展系统研究。
2021-01-19
专家观点
由美国空军赞助的《战略研究季刊》近日发布了由佐治亚大学两位知名教授大卫·加蒂(David Gattie)和书亚·梅西(Joshua Massey)跨学科合作的文章《21世纪美国核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
2021-01-12
专家观点
Rosatom技术学院(Rosatom Tech)校长Yuri Seleznev博士写道,核科学和非电力核应用从未如此重要。
2021-01-08
专家观点
来自Nel PreTech科技公司的总裁Dave Nelson说道:“近年来,随着更多测试方法的开发和其他创新技术的普及,这一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改善了人们从单次测试中可获得的信息量”。
2021-01-04
无损检测
核技术应用作为核领域的轻工业,应用面大大超过核能发电。根据国际核技术强国经验,核技术应用的市场空间远超核能发电。
2020-12-29
专家观点
12月16日,“高能论坛”邀请到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科学家对能源发展的思考,并介绍了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的设计思想、核心关键技术与建设进展。
2020-12-23
专家观点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