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专家观点

薛其坤院士: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将是未来20年最具颠覆性的科学变革

7月8日,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的物理专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将会是未来二十年最具颠覆性的科学变革,这会永久改变人类能源问题,足以支撑未来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最早源自于2015年未来产业成立大会上,一群世界知名的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出打造属于中国的科学大奖的倡议。次年,未来科学大奖应运而生,单项奖金规模... 07-12  
头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韩玉岭研究员来所开展学术交流

10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放射所)面向社会,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韩玉岭担任主讲人,作题为《基于干细胞和类器官的疾病模型构建》的报告。放射所副所长刘鉴峰及部分科研人员、研究生等参加。韩玉岭研究员以《基于干细胞和类器官的疾病模型构建》为题作报告在这次报告中,韩玉岭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与病毒感染过程更贴近的体内外模型... 2025-10-27 核医学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积极推进聚变能安全、创新、国际化开放发展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正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如何深化聚变能领域国际合作?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中国意义几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聚变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问:什么是聚变能?应如何深化该领域国际合作?答:聚变能与裂变能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原料资源丰富、放射性污染低、固有安全性好等突出优势,是未来清洁能... 2025-10-18 专家观点

国内首个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标准9月起正式实施,放射性废物管理迈入规范化精细化阶段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标准《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 《规范》),这是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联合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承担编写的首个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标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表示,《规范》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再加固。《规范》直面核技术利用领域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痛点与挑战,为放射性废物库安全、稳定、规范运行提供操作手册,不仅让看不... 2025-10-18 专家观点

2050年实现核聚变商业发电,中国走到了哪一步?

核聚变想要实现商业化发电需要经历六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10月14日于成都举行的2025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开幕式上,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助理、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称,实现核聚变能最终的商业化运用,需要经历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六个阶段,目前中国已走到了燃烧实验阶段。目前我们燃烧等离子体的参数条件已经具备了。在本次两... 2025-10-15 中核集团中国

彭先觉院士:集中优势力量加速开发聚变能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先觉表示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核能凭借其能量密度高、资源储备足、规模化潜力大、容易实现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基荷能源,其中,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是我国先进核能领域的一项颠覆性技术,有望率先实现聚变工程能量增益,引领先进核能开发。彭先觉院士指出,聚变能源开发可能重塑全球能源发展格局,但开发机遇与技术挑战并存。当下正处于从科学研究到工程实践、再到商业应用的发展转折点,... 2025-10-15 中国

单忠德:贯彻实施原子能法 推动原子能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

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下称原子能法),自2026年1月15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原子能事业发展和核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强调完善核领域法规体系十分重要,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颁布出台原子能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 2025-09-30 专家观点

Rosatom推进核聚变研究,希望见证人造太阳梦想成真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总经理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表示,他期待人类能在其有生之年见证人造太阳的梦想成真。利哈乔夫说:我认为,人类在地球上点亮人造太阳的梦想迟早会实现。我真诚地希望,不仅你们这一代,而且我们这一代,都能看到它。人造太阳是核聚变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旨在通过模拟太阳的能量产生机制,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中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其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于2006年投入... 2025-09-26 俄罗斯

美国能源部长谈能源观点:核聚变将很快为世界提供能源

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就能源技术等话题发表了一系列引发广泛关注的言论。其中涉及核聚变方面,赖特称不必过于担忧全球变暖排放,预计五年内人工智能将助力利用核聚变(太阳和恒星的能量),这项技术将在8到15年内向世界各地电网输电,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推动力。不过,利用原子聚变释放能量虽能产生大量低碳能源,但多数科学家认为商业化聚变发电厂仍路途遥远。赖特表示,借助人工智能及美国国家实验室和... 2025-09-16 美国

聚焦聚变堆材料研发 探索前沿发展新路径

7月29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成功举办第十八期李正武科技大讲堂。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宇钢受邀作《磁约束聚变堆材料:需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专题报告。报告中,王宇钢教授系统阐述了聚变堆材料在实现聚变能应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聚变堆中面临的严苛服役环境。通过现场演示,王宇钢教授重点介绍了包层结构材料RAFM钢/ODS钢、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铜合金以及包层内氚增殖剂、中子... 2025-08-03 专家观点

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坚定稳定的政策支持是中国核能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已成为全球核电发展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铀资源开发、核燃料供应、核装备制造、核工程建设、核废物管理等核工业全产业链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和工程经验。6月23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在第三十二届国际核工程大会(ICONE32)开幕式上表示。刘敬说,中国之所以能在世界核能版图上由跟跑者变成领跑者之一,源于政策环境稳定等五方面关键因素。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明确了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和核燃料闭式循... 2025-06-30 专家观点

汪华林院士主讲核能环保旋流强化技术思考

5月13日,原子能院举办第十九期钱三强科技大讲堂,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汪华林作题为《核能环保旋流强化技术思考》的报告。原子能院院长杨红义向汪华林院士颁发主讲嘉宾纪念证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国安,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张生栋、陈东风,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江霞出席报告会,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院科技委主任柯国土主持报告会。汪华林院士结合全球能源转型和对清洁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阐述了核能作... 2025-05-15 专家观点

专家论道裂变与聚变的协同创新

“我相信,最迟到2030年,一定能让第一盏‘核聚变灯’在中国点亮。 2025-04-28 核技术

开展原子能领域深入合作 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访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近日在北京签署《技术合作国家计划框架》和《关于安全、和平利用核技术领域教育培训合作的实际安排》。本次签署的文件有何亮点?我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明确合作重点 促进可持续发展问:本次签署的两份合作文件有何亮点?答:这次签署的《技术合作国家计划框架》,是我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技术合作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规划性文件,对于... 2025-04-14 专家观点

高级顾问称EM 正处于为能源部目标做出贡献的“独特时刻”

上周,美国能源部环境管理办公室(EM)高级顾问罗杰·贾雷尔表示,随着橡树岭保护区成功进行清理工作并成为北极星,EM正在进入一个独特时刻,重新定义如何开展其使命,为实现能源部更广泛的目标做出贡献。在今年的废物管理会议上,贾雷尔强调了EM的清理活动如何为能源部正在努力打造的美国能源黄金时代贡献力量。这些活动包括帮助推进美国能源发展、推动创新、实现美国核武库现代化以及释放核能。贾雷尔指出:新兴市场拥有独特的时机,可以为这个黄金... 2025-03-22 美国放射性废物

2025全国两会丨聚焦“核技术应用”之声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些核技术应用之声再次成为关注焦点,相关提案展现出核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多元价值。全国政协委员韩泳江:加速推进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其产业链由近40个涉及多领域的产业链环节组成,是我国产业链环节最为丰富、领域跨度最大、领域差异性最大的产业链之一。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同方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同辐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泳江一直致力于促进核技术... 2025-03-11 核技术中国同辐核医学中核集团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