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7月8日,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的物理专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将会是未来二十年最具颠覆性的科学变革,这会永久改变人类能源问题,足以支撑未来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最早源自于2015年未来产业成立大会上,一群世界知名的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出打造属于中国的科学大奖的倡议。次年,未来科学大奖应运而生,单项奖金规模...
07-12
头条
为了识别海洋微生物组中哪些细胞在原位固定CO2,青岛能源所单细胞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荆晓艳、助理研究员公衍海和博士徐腾带领的研究组,利用稳定同位素13C标记的无机碳底物饲喂新鲜海水样品,通过单细胞拉曼光谱中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特征峰的“红移”现象,建立了在免培养前提下原位固定CO2之单细胞的识别和测量流程。
2022-10-26
稳定同位素技术稳定同位素
余辉材料具有存储可见光子、紫外线及X射线等多种辐射的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显示、生物成像、防伪技术和数据存储等领域。然而,传统的全无机荧光粉,例如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基余辉材料晶格能较高,通常需要通过高温处理(>1000°C)生产,这给生产制备带来了相当大的能耗和安全风险。
2022-10-26
X射线
堆中强中子辐照是影响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长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受限于中子辐照条件及实验表征技术,辐照引入的氦泡和位错环两种损伤缺陷的协同演化机制仍不明确。
2022-10-13
专家观点
在电离辐射环境下,红球藻虾青素依然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在“虾青素应用与老龄化应对——红球藻虾青素与器官氧化损伤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青教授在《虾青素抗氧化及抗辐射研究》主题报告中指出,作为一种高效的纯天然抗氧化剂,红球藻虾青素在电离辐射环境下,依然能够在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022-10-12
专家观点
在6月4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放射医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赵宪庚院士直言,我国放射医学发展仍面临跟跑窘境,为数不多的放射性药物研发单位也以仿制药研发为主。
2022-06-08
放射性药物放射医学
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是外科手术,部分患者在手术后还需接受放射性碘(碘-131)治疗。不少患者或其亲友谈核色变,不知所措。
2022-05-25
放射诊疗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装置运行以来,围绕四个面向,在新型能源材料、斯格明子拓扑磁性、自旋霍尔磁性薄膜、高强合金纳米相、航空材料、可燃冰、页岩、催化剂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大型交叉平台。...
2022-05-19
中国散裂中子源
进一步设计光交联探针及蛋白质谱分析方法,发现了齐墩果酸在血凝素蛋白非功能区的保守结合位点,并且对结合位点附近存在N56Q、A58E差异的A/Aichi/2/68 (H3N2)毒株仍保留一定的抑制活性(EC50 = 8.98 μM)。
2022-05-18
专家观点
为助力提升我国肿瘤医疗水平、加强国内外质子放射治疗等精准放疗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分享及交流,4月29日,中广核技与美中嘉和医学技术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IBA中国协办的“肿瘤精确放疗前沿技术研讨会”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
2022-05-05
放射诊疗
太阳作为地球的能量源,不但带来光明和温度,也带来了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而人类能栖居于地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球独特的大气层保护地表免于直接遭受太阳的光和粒子辐射。而张晓佳关注的辐射带,正是地球俘获太阳粒子的一个区域。
2022-04-26
宇宙射线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胡建生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介绍称,聚变能科学可行性已经被证实,完成了80%以上的关键技术积累,中国有望未来30-50年实现聚变能实际应用。
2022-04-22
核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崇宏课题组在铁铬铝氧化物弥散强化钢(FeCrAl ODS钢)辐照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 A上。
2022-04-21
辐照损伤无损检测
核基础研究是核事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根基。
2022-03-15
核技术
一场关于要不要建大型粒子对撞机的会议,中科院的两位院士,王贻芳和杨振宁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王贻芳认为:如果现在不建,我们要落后欧美30年! 杨振宁一拍桌子,坚决不同意:花2000亿建成谁会用?请海外工程师,给外国人做“嫁衣”吗?
2022-03-14
专家观点
核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和电子技术类似,可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防护服的消菌灭菌,以前是用化学环氧乙烷化学法,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现在新标准下采用辐射的方式,一天的时间就足够了,这也在2020年初武汉防护服短缺时解决了大问题。目前核技术的作用还没能在社会完全发挥出来。相较于核能领域的管理模式,核应用方面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主体多,而且存在谈核色变的情况,对于不少百姓而言,核技术还停留在高深遥远的认知阶段。建议...
2022-03-09
专家观点
阅读排行榜